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4): 61-72.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4.006
出版日期:
2024-08-28
发布日期:
2024-08-13
作者简介:
冯薇,博士,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及跨文化交际。电子邮箱:angelaweifeng@126.com
FENG Wei(), YAO Xin(
), WU Dongying
Online:
2024-08-28
Published:
2024-08-13
摘要:
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概念界定、能力框架分解与分级能力水平描述。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就是英语教材,而目前指向中学生二语语用能力培养的英语教材编制研究依旧匮乏。本文以言语行为经典分类与2018年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研究框架,分析了2019年新版国内某出版社高中英语教材(A)、2019年新版国内另一社高中英语教材(B)及2017年版英国某出版社的中学英语教材(C)在言语行为及语用能力培养上的异同与优劣。研究发现相较于英国出版社,国内两出版社的教材均未使用足量的言语行为,而国内外三家出版社在听力和阅读材料的语用能力编制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三本中学英语教材在语用能力编制上的研究对教材改版、教材研究及师生的教材使用均有一定的启示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
冯薇, 姚馨, 吴东英. 指向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中学英语教材编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61-72.
FENG Wei, YAO Xin, WU Dongying. The Compil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Aimed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4): 61-72.
表3
听力和阅读材料中语用能力编制的分析框架
语用能力编制 | 定义 |
---|---|
听力材料中的语用能力编制 | 在对话中通过言语行为理解说话人观点和意图的能力。 |
1 理解口头描述 | 听懂描述文化传统或习俗的能力。 |
2 理解口头叙述 | 在听语速正常的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剧、新闻报道、故事、轶事、游记等时,领会说话者意图的能力。 |
3 理解口头说明 | 在听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讲解时,获取当地饮食习惯、风土人情等信息的能力。 |
4 理解口头指示 | 听懂含有多个步骤的一般性指示语(如指路、操作指南等),或理解通知与公告的能力。 |
5 理解口头论述 | 在听话题熟悉的演讲、辩论、多方讨论、非专业性讲座及熟悉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评论时,领会说话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
6理解口头互动 | 在听有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场景的对话时,辨别说话者立场和意图,理解语气委婉话语的言外之意的能力。 |
理解口头互动2 | 在听语速正常的面试时,推断面试官意图和观点的能力。 |
理解口头互动3 | 积累日常交际场合中恰当的固定表达方式的能力。 |
阅读材料中的语用能力编制 | 判断写作者意图的能力。 |
1理解书面描述1 | 在读描述文化习俗的短文时理解文化习俗主要特点的能力。 |
理解书面描述2 | 在读语言简单的抒情散文、描写景物或景点的短文时,识别作者情感表达方式、恰当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的能力。 |
2理解书面叙述1 | 在读人物传记、人物轶事及与社会生活有关的记叙文时,推断作者写作意图、理解其隐含观点的能力。 |
理解书面叙述2 | 在读语言较复杂的故事时,提取表达人物情感和态度的信息的能力。 |
3理解书面说明 | 在读中外文化类说明文时,理解不同文化特征的能力。 |
4理解书面指示 | 在读有关常见活动及日常事务的短文时,理解其具体步骤的能力。 |
5理解书面论述 | 在读有关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的议论文时,分析作者立场和观点的能力。 |
6理解书面互动1 | 在读一般社交信件时,明确写信目的、评价语言得体性的能力。 |
理解书面互动2 | 针对不同交际者选择正式程度不同的话语的能力。 |
表4
国内外三种中学英语教材中言语行为使用的具体情况
言语行为 的分类 | 教材A | 教材B | 教材C | p值 (卡方检验) | |||
---|---|---|---|---|---|---|---|
教材中所使 用的言语 行为数量 | 百分比 (%) | 教材中所使 用的言语 行为数量 | 百分比 (%) | 教材中所使 用的言语 行为数量 | 百分比 (%) | ||
阐述类* | 176 | 38.77 | 158 | 40.10 | 376 | 48.77 | 0.001 |
指令类 | 118 | 25.99 | 105 | 26.65 | 209 | 27.11 | 0.913 |
承诺类* | 35 | 7.71 | 23 | 5.84 | 28 | 3.63 | 0.008 |
表达类* | 123 | 27.09 | 108 | 27.41 | 156 | 20.23 | 0.004 |
宣告类 | 2 | 0.44 | 0 | 0 | 2 | 0.26 | 0.583 |
总计 | 454 | 100 | 394 | 100 | 771 | 100 |
表5
国内外三种中学英语教材听力材料中语用能力编制的具体情况
听力材料中的 语用能力编制 | 教材A | 教材B | 教材C | p值 (卡方检验) | |||
---|---|---|---|---|---|---|---|
含有该能 力的单元 数量 | 在总单元 数中的 占比(%) | 含有该能 力的单元 数量 | 在总单元 数中的 占比(%) | 含有该能 力的单元 数量 | 在总单元 数中的 占比(%) | ||
理解口头描述 | 0 | 0 | 1 | 6.25 | 0 | 0 | 0.609 |
理解口头叙述 | 3 | 16.67 | 1 | 6.25 | 3 | 25 | 0.391 |
理解口头说明 | 2 | 11.11 | 2 | 12.50 | 0 | 0 | 0.545 |
理解口头指示 | 2 | 11.11 | 2 | 12.50 | 1 | 8.33 | 1.000 |
*理解口头论述 | 3 | 16.67 | 3 | 18.75 | 7 | 75 | 0.041 |
*理解口头互动1 | 9 | 50.00 | 5 | 31.25 | 10 | 83.33 | 0.023 |
*理解口头互动2 | 0 | 0 | 0 | 0 | 0 | 0 | |
*理解口头互动3 | 6 | 33.36 | 11 | 68.75 | 12 | 100 | 0.001 |
表6
国内外三种中学英语教材阅读材料中语用能力编制的具体情况
阅读材料中的 语用能力编制 | 教材A | 教材B | 教材C | p值 (卡方 检验) | |||
---|---|---|---|---|---|---|---|
含有该语 用能力 的页数 | 在总页数 中的占比 (%) | 含有该语 用能力的 页数 | 在总页数 中的占比 (%) | 含有该语 用能力的 页数 | 在总页 数中的 占比(%) | ||
理解书面描述1 | 0 | 0 | 2 | 1.05 | 2 | 0.83 | 0.467 |
理解书面描述2 | 4 | 1.85 | 4 | 2.11 | 0 | 0 | 0.055 |
理解书面叙述1 | 18 | 8.33 | 9 | 4.74 | 20 | 8.33 | 0.276 |
理解书面叙述2 | 32 | 14.81 | 16 | 8.42 | 21 | 8.75 | 0.054 |
理解书面说明 | 10 | 4.63 | 10 | 5.26 | 4 | 1.67 | 0.101 |
*理解书面指示 | 0 | 0 | 1 | 0.53 | 6 | 2.50 | 0.021 |
*理解书面论述 | 20 | 9.26 | 3 | 1.57 | 18 | 7.50 | 0.004 |
*理解书面互动1 | 6 | 2.78 | 2 | 1.05 | 0 | 0 | 0.016 |
*理解书面互动2 | 20 | 9.26 | 7 | 3.68 | 6 | 2.50 | 0.003 |
[1] | Barron A. 2016. Develop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using ELF textbooks: Focus on requests[J]. Literacy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ducation Journal (LICEJ) (1): 2172-2179. |
[2] | Hernandez L. P. 2020. Speech Acts in English (Studies in English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3] | Jakupčević E. & M. Ćavar Portolan. 2021. An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tent in EFL textbooks for young learners in Croatia[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4): 1-24. |
[4] | Kasper G. & K. Rose. 2002. 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M]. Oxford: Blackwell Pub. |
[5] | Nguyen M. 2011.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in a globalized world: To what extent do school textbooks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J]. RELC Journal (1): 17-30. |
[6] | Ren W. & Z. Han. 2016. The representation of pragmatic knowledge in recent ELT textbooks[J]. ELT Journal (4): 424-434. |
[7] | Schmidt R. 1993. Consciousness, learning and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A]. In G. Kasper & S. Blum-kulka (eds.).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3-243. |
[8] | Searle J. R. 1976. A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J]. Language in Society (1): 1-23. |
[9] | Vellenga H. 2004. Learning pragmatics from ESL and EFL textbooks: How likely?[J]. TESL-EJ (2): 1-18. |
[10] | 陈新仁. 2013.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1] | 程晓堂、 康艳. 2009. 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3):39-45. |
[12] | 冯薇、 王立非. 2017. 新媒体英文网络语言特征及其教学价值新探[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80-85. |
[13] | 何春燕. 2012. 国外基于语料库的二语语用能力研究述评[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6):53-58,126. |
[14] | 何自然. 1997.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5] | 何自然、 冉永平. 2009. 新编语用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6] | 贾蕃、 沈一新. 2020. “产出导向法”理论框架下《国际人才英语教程》评价研究:教师视角[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19-26,90-91. |
[17] | 李民、 余中秋. 2020. 中外英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6):806-817. |
[18] | 莫艳萍. 2016. 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用能力培养[J]. 中国教育学刊(S1): 52-54. |
[19] | 王耀平、 仇云龙. 2020. 语用学视角下的国内英语教材研究述评[J]. 外国语言文学(4) :421-436. |
[20] | 杨昆. 2018. 国内主流高中英语教材的语用学研究[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51-56. |
[2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S].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 | 张新玲, 刘杨. 语言能力量表的价值取向和语言能力描写[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178-190. |
[2] | 蒋庆胜, 吴赟. 国家翻译能力刍议:言语行为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51-58. |
[3] | 王海萍. 法律翻译能力等级量表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141-148. |
[4] | 邹绍艳, 潘鸣威.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写作能力构念界定[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5): 62-72. |
[5] | 王华. 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评[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 18(05): 57-61. |
[6] | 夏笑笑. 处于语义语用交界的中法祝愿行为比较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03): 36-41. |
[7] | 蒋道华. 是新瓶装旧酒还是创新——论斯金纳《言语行为》中新词的使用[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12): 31-37. |
[8] | 王伟清, 唐伟玲. 寓教于“行”:二语教师在修正性反馈中的非言语行为[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 15(01): 39-45. |
[9] | 刘吉林, 莫爱屏. 网络环境下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10): 37-42. |
[10] | 侯国金;. 元语的层级性和语用标记性[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8): 7-13+60. |
[11] | 管玮;马博森;. 《语用学与非言语交际》述评[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06): 58-5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