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9-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黄源深学术思想研究
    艰辛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之路——访谈黄源深教授
    彭青龙
    2020 (5):  1-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1
    摘要 ( 416 )   HTML ( 4 )   PDF(1529KB) ( 159 )  

    黄源深教授执旗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深耕不辍,半生以之。其《澳大利亚文学史》泽披既广,反响也大,是他治学的巅峰之作,是学术史上不可移易的经典。黄源深使小众的澳大利亚文学可以同高贵的英美文学平起平坐。在此次访谈中,他首先回顾了早年留学澳大利亚,回国后开创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曲折经历,以及一系列澳大利亚文学经典著作的编纂过程;其次,黄源深介绍了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如何做到从无到有,披荆斩棘,冲破欧美文学研究的包围,探索出自己的道路,为今天的国别文学、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第三,在外国文学研究方法上,黄源深认为用西方文学理论解读文本和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来阐释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评价手段,两者各有千秋,应当在理论的光照下,探幽析微,把作品的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最后,黄源深还谈到中澳关系的变化对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影响,并展望了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未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亦“文”亦“语”,教研相长——点赞黄源深教授治学之道
    胡壮麟
    2020 (5):  9-1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2
    摘要 ( 303 )   HTML ( 1 )   PDF(1255KB) ( 171 )  

    本文重点探讨黄源深在语言教学研究上的重要思想和成就:(1)参与制定2000年《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重点阐释新大纲对人才培养规定的五大具体内容;(2)强调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和具体措施;(3)指出阅读与写作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反对阅读即做选择题的做法;(4)积极提倡英语课外学习;(5)提出高等师范院校在编写英语专业教材时遵循的原则;(6)大胆批判社会上流行的“英语无用”等一些错误言论,指出要继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7)出版一系列翻译作品和论著,其中一些重要思想汇集成《译海拾零》。最后,介绍了黄源深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者的视野与世界——论黄源深著《澳大利亚文学史》
    刁克利
    2020 (5):  16-2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3
    摘要 ( 378 )   HTML ( 3 )   PDF(1327KB) ( 126 )  

    本文从《澳大利亚文学史》的选题立意、撰写过程、内容特点和成书意义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既描摹黄源深作为文学研究者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思想,也探讨文学史的撰写方法与标准,并对外语学者的选题立意、研究方法和学术成就进行了思考。黄源深之所以能够穷究一人之力写出皇皇巨著,在于他立意远、视野阔、做事专、用心一,且撰写方法得当,述、评、论、说尺度准确,行文风格适宜。他的学术世界里,从文学选读、文学论到文学史自成天地,研究、教学和翻译各有建树。学者的视野决定其所成就的学术世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源深翻译美学思想探析
    朱晓映
    2020 (5):  23-3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4
    摘要 ( 586 )   HTML ( 3 )   PDF(2080KB) ( 164 )  

    黄源深是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他同时也是学界知名的翻译家。他的多部外国文学经典译著,如《简·爱》《老人与海》《我的光辉生涯》等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并以其准确而又灵动的翻译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黄源深的译作表达了他对翻译原则的理解,展现了他的翻译美学思想。在他看来,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不只是转换文字符号,而是对原作风格和内涵的诠释和传达。他提出,译者在阅读文本时要像演员扮演角色那样深刻体验各人物的内心,而后再将原作转换成既符合原作特点又具有译者个性的语言,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之后确保译文具有“精到的准确与抑制的灵动”的双重特性。黄源深在异化中归化的翻译思想及其叛逆性创造的翻译风格使原著的艺术风采和审美价值在译作中完美再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育
    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英语词汇情感评定的异同——基于具身理论的阐释
    谢诗语, 倪传斌
    2020 (5):  34-4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5
    摘要 ( 513 )   HTML ( 5 )   PDF(5182KB) ( 483 )  

    为了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对英语词汇情感评定的异同,本研究采用“纸—笔测试法”,在2000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开展英语词汇情感评定测量研究,由此建立一个英语词汇情感评定的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与英语母语者词汇情感评定数据库的对比,研究发现:(1)从效价上看,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的评定呈明显的正相关,但英语母语者的评定等级明显大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具体表现为“正的更正,负的更负”; (2)对于唤醒度,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的评定也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但英语母语者的评定等级整体低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具体表现为英语母语者的评定大部分为负值,中国英语学习者为正值;(3)对于优势度,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的评定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但二者评定等级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英语母语者对于英语词汇的情感体验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符合不平衡双语者对二语词汇的低水平具身认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后续写与读后转写的协同效应
    王哲希
    2020 (5):  49-5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6
    摘要 ( 451 )   HTML ( 2 )   PDF(2033KB) ( 332 )  

    本研究通过考察24名被试的作文中显性和隐性借用原文的T单位比例,比较了读后续写故事和转换人物视角叙述故事这两种读写任务所引发的协同效应,并通过比较学习者课外阅读故事与经课堂教学后完成的作文情况,考察了课堂讲解和同学讨论对这两种读写任务协同效应的影响,并以有声思维的方式收集了被试在完成读写任务时的内省数据。研究结果发现,转写作文中借用原文的T单位比例显著高于续写作文,尤其是隐性借用,可见读后转写任务比续写任务更能够促进学习者与原文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包括情景模式层面和语言层面。另外,课堂人际互动未能提高这两种任务的协同效应,反而减少了转写作文中隐性借用的比例,但是,人际互动进一步促进了学习者与原文的互动,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研究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意象语言认知隐喻建构
    刘芳
    2020 (5):  60-6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7
    摘要 ( 437 )   HTML ( 2 )   PDF(1285KB) ( 174 )  

    意象是抒情文学,特别是以诗词为主导地位的韵文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由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 两方面融合而成。客观物象语言入诗即成为意象语言,其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物象语言所具有的基本概念意义,而是具有隐喻性的、深层次的新创意义。概念整合理论是探索信息整合和动态意义建构的理论,它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心理空间为基本单位,为意象语言新创意义的建构和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诗人正是通过类比、概念包、知识模型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历经“组合、完善、扩展”三个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的阶段,把“情”与“景”以及“心”与“物”两个不同空间域的框架信息整合起来,从而完成了意象语言认知隐喻建构。概念整合理论对日常话语和诗歌意象语言的认知隐喻建构和理解均有着充分的解释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体式营销广告的多模态语篇模式建构
    陈冬纯, 陈燕霞
    2020 (5):  67-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8
    摘要 ( 534 )   HTML ( 2 )   PDF(2916KB) ( 186 )  

    立体式营销是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众多品牌通过举办线上营销沙龙实现广告营销目标。营销主播依托直播平台展示和推介产品与线下顾客互动,构建了多模态广告语篇。本文以一个知名品牌营销沙龙为例,基于多模态分析理论,统计该沙龙的多模态资源使用情况,并分析其以团队建设和品牌建设为导向的模态协同和语篇结构特征,探索立体式营销广告的多模态语篇模式,以期为新型商业模式的话语研究提供借鉴,为企业营销开展立体式广告提供策略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一代可视化语料库软件#LancsBox的核心功能和应用前景
    王靓婧, 潘璠
    2020 (5):  77-9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9
    摘要 ( 2484 )   HTML ( 78 )   PDF(9232KB) ( 636 )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对语料库软件的功能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然而主流语料库软件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多层次的研究需求。新一代可视化语料库软件#LancsBox可读取多语种多格式语料,具有强大检索和统计功能,支持智能检索和基于词类的精细化检索。其核心功能“搭配图解”突破了主流语料库软件只能提取搭配词对的限制,通过多层次拓展搭配网络,揭示传统搭配方法难以展现的搭配关系。鉴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为数不多,文章以研究实例展示了#LancsBox的特色及核心功能,并在梳理软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LancsBox在话语分析、词汇语法研究和语言习得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翻译过程的跨学科研究发展与思考
    张思永
    2020 (5):  91-10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10
    摘要 ( 820 )   HTML ( 12 )   PDF(1638KB) ( 241 )  

    翻译学的跨学科性决定了翻译过程研究必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早期的翻译过程研究多在经验描述、程序、步骤层面上进行,整体上缺乏过程研究的学理性。跨学科的翻译过程研究伴随现代翻译学发展而出现,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在比较译学的框架下,重点对语言学视角、心理学视角、文献学视角的翻译过程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当前国内翻译过程研究应当问题导向与方法导向并重;过程研究与结果研究融合;加强口译过程的认知心理研究;提升跨学科研究能力,以期促进国内的翻译过程跨学科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口译大赛语料的听后概述在语言评估中的应用
    苏伟
    2020 (5):  101-10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11
    摘要 ( 344 )   HTML ( 2 )   PDF(1310KB) ( 294 )  

    概述是培训和检测外语听辨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文本内和文本间两个维度提出了听后概述的评估指标,并以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三大赛区45名学生听后汉语概述为研究语料,考察该评估指标体系对学生概述成绩的解释力和区分度。结果表明,语言流利性、衔接词、主要命题和次要命题这四个指标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成绩学生,但语言准确性、错译句、叙事结构这三个指标的成绩区分度相对较低。本文据此提出在听力教学上,可以充分利用概述训练学生的语篇意识;在听力测试中,母语概述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学术翻译文本逻辑关系的显化特征——以Handbook of Social Justice in Education的翻译为例
    尚文博
    2020 (5):  110-12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12
    摘要 ( 559 )   HTML ( 6 )   PDF(1597KB) ( 291 )  

    本研究以Handbook of Social Justice in Education一书的翻译为例,建立了双语平行语料库和汉语参照语料库,探索学术文本从英语源语译为汉语目标语所表现出的逻辑关系显化特征。研究发现,汉译学术翻译文本的逻辑衔接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语内显化趋势,主要因为汉语原创学术文本为表达逻辑关系而高频使用逻辑衔接词;另外,衔接词表现出欧化特征。在语际显化中,句外逻辑关系的显化是受到翻译过程的内在属性和译者选择的明晰化翻译策略的影响,而句间逻辑关系的显化则受到英汉之间长短句差异、译者分句技巧的影响。句内逻辑关系显化则更多归因于英汉之间综合语与分析语、名词优势与动词优势之间的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翻译教育再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教育”国际研讨会述评
    孙婷婷
    2020 (5):  121-12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13
    摘要 ( 332 )   HTML ( 2 )   PDF(1171KB) ( 217 )  

    本文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创新”国际研讨会的主旨和分论坛发言进行整理和评述,试图再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翻译教育的全方位思考。会议聚焦翻译行业发展、翻译技术、翻译(教育)史和翻译教育管理等方面。其中,对翻译教育史、翻译教育管理和教师发展的关注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学者们普遍认为新时代翻译教育应以人为本,回应市场和国家战略需要;拥抱技术,创新翻译教学和研究方法;重视翻译史,构建翻译教育史;提升翻译教育管理水平,助力翻译教师发展。本次研讨会反映了翻译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对翻译教育和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