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2版《中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解读
    许波进, 彭文芳, 黄珊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6): 512-51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6.05
    摘要2744)   HTML42)    PDF(pc) (889KB)(7807)    收藏

    《中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2022版)(以下简称“指南”)于2022年8月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正式发表。指南在2007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共分为15个部分,内容更为详尽,涵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治疗以及特殊类型甲状腺毒症的管理。新版指南提出107项推荐意见,其证据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版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师和相关医疗人员在甲状腺毒症诊疗中提供全面、可靠的指导建议。本文旨在提炼其核心观点和推荐策略,以便临床医师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这些最新的指导原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人工智能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展望
    笪倩, 阮淼, 费晓春, 王朝夫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389-39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4
    摘要747)   HTML47)    PDF(pc) (1217KB)(2012)    收藏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癌症之一。病理数字切片扫描仪的诞生及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迭代推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创新。本文对当前AI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介绍,并总结该领域遇到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2023年第2版NCCN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施纯朝, 王葵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2): 99-10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2.02
    摘要742)   HTML7)    PDF(pc) (948KB)(1338)    收藏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作为肿瘤领域世界权威性非盈利联盟组织,每年持续更新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全球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的基准。目前NCCN肝细胞癌(HCC)临床实践指南已更新至2023年V2版,与2023年V1版相比,主要是讨论部分内容的更新。从2023.V1版开始,NCCN将HCC与胆管癌的临床实践指南拆分,更新主要集中于肿瘤筛查、诊断、手术、辅助治疗、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等方面,并首次新增分子检测。故在2023.V2版中将2023.V1版的更新再次着重列出。本文就最新指南和这两版的更新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回顾和展望
    王雅琪, 夏凡, 章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220-22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07
    摘要731)   HTML4)    PDF(pc) (978KB)(1393)    收藏

    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标准治疗模式肿瘤退缩和保肛率仍有限,且无法降低远处转移率。放疗可促进机体免疫应答,放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有望突破微卫星稳定(MSS)型结肠直肠癌的治疗困境。近年来,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逐渐展开,大多获得满意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MSS型中、低位LARC病人保留器官功能提供新的选择。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期待获得更好的保肛和远期生存获益。同时在放疗与免疫治疗模式、疗效准确评估等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和努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腹股沟疝诊治国际指南更新版(2023)》解读
    徐静, 庄秋林, 董瑞朝, 杨子昂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316-32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08
    摘要697)   HTML18)    PDF(pc) (966KB)(2868)    收藏

    自2018版《腹股沟疝诊治国际指南》制定以来,不断有新的研究证据被报道。2023年10月国际疝外科组织在评估和筛选新证据后公布《腹股沟疝诊治国际指南更新版(2023)》。更新版对原指南的8个章节进行更新,共提出20个关键问题,制定39项新声明和32项推荐意见,其中16项为强烈推荐。本文结合临床关注的问题,对更新版进行梳理和解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2023年第2版《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陈佳浩, 姜翀弋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1): 10-1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1.03
    摘要690)   HTML5)    PDF(pc) (860KB)(1254)    收藏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结合最新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更新推出胰腺癌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指导胰腺癌的规范化诊疗。2023年5月4日与6月19日《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分别进行了两次更新。相较于2022年第2版,这两次更新主要集中于最新的免疫/靶向治疗进展、NALIRIFOX方案的引入以及体能状态中等病人治疗方案的补充。本文结合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对最新《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单纯切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郭宇杰, 唐颖, 顾季春, 杨峰, 刘华晔, 金忱, 傅德良, 李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1): 27-3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1.05
    摘要649)   HTML1)    PDF(pc) (2596KB)(307)    收藏

    目的:探讨单纯切除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囊性肿瘤数据库中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单纯切除与常规胰腺切除术的SPT病人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共纳入87例SPT病人,其中单纯切除组14例,常规切除组73例。平均年龄(36.2±11.7)岁,女性占87.4%。结果:术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可达88.5%。单纯切除在手术时间上相对常规切除具有显著优势[(138.3±56.4) min比(241.2±89.2) min,P<0.05]。单纯切除组常见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不劣于常规切除组。87例中仅3例常规切除组病人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复发病人目前仍均生存。单纯切除组相对常规切除组在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及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切除治疗SPT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但实际临床工作中的风险性仍不容忽视。因此,选择性地对SPT行单纯切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王婷, 王朝夫, 袁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1): 67-7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1.11
    摘要635)   HTML11)    PDF(pc) (11011KB)(63)    收藏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胰腺导管腺癌重要的癌前病变。IPMN诊疗决策的制定首先基于对IPMN相关病理学的深刻理解。本文围绕IPMN宏观检查、微观检查、分子检测及鉴别诊断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本综述详细阐述了IPMN大体类型分类、组织学分级与分化亚型、IPMN伴浸润性癌的组成模式和组织学类型、IPMN分子研究的新进展以及重要的鉴别诊断等。该分析肯定IPMN特殊的异质性和异时性的特点,为寻找新的方法帮助临床医师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甲状腺髓样癌病理诊断新进展
    刘志艳, 余雅玲, 觉道健一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6): 501-50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6.03
    摘要624)   HTML5)    PDF(pc) (10867KB)(62)    收藏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侵袭性强,转移率、复发率高,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相对少见。手术治疗是MTC首选治疗方案,靶向和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MTC新型治疗模式。2022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内分泌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对MTC进行组织学分级,并更新其分子病理特征。本文阐述MTC病理诊断新进展,并着重于组织学分级系统、分子特征和遗传筛查与咨询在MTC复发风险分层及靶向治疗方面的关键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肝脏微环境细胞对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作用
    赵一鸣, 吴棕, 王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2): 126-13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2.06
    摘要568)   HTML1)    PDF(pc) (869KB)(617)    收藏

    肝脏是结肠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微环境包含了复杂的细胞群体,每种细胞都具备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辅以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调节肿瘤微环境,对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深入探索结肠直肠肝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对于理解肿瘤进展、预测转移风险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从肝脏肿瘤微环境的细胞组成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细胞类型在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为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研究
    廖振宇, 赵起悟, 匡洁, 刘卓然, 孙寒星, 王越, 邱伟华, 陈曦, 严佶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6): 524-52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6.07
    摘要567)   HTML1)    PDF(pc) (775KB)(408)    收藏

    目的: 探索研究高细胞亚型(tall cell variant, TCV)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 170例PTC病例,分析比较TCV-PTC组和经典型PTC(classic PTC, cPTC)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TCV-PTC组1 380例,cPTC组15 578例。TCV-PTC在病人年龄以及肿瘤腺外侵犯、神经侵犯、脉管侵犯、癌灶最大径、多灶癌、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和BRAF基因突变比例和(或)均值均较高,但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比例少于cP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V-PTC与cPTC相比,局部侵袭性特征较强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该病理类型的判定为后续更积极的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结肠直肠癌肿瘤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贾文清, 张弢, 赵任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264-26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14
    摘要557)   HTML12)    PDF(pc) (988KB)(209)    收藏

    结肠直肠癌(CRC)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3、但死亡率排名第2的恶性肿瘤。肿瘤疫苗是一种新型免疫治疗方式,向机体递呈肿瘤抗原,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形成长期免疫记忆。本文综述不同类型CRC疫苗近5年代表性临床/基础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病因、分型及诊断
    高振华, 吴硕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2): 182-18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2.15
    摘要531)   HTML9)    PDF(pc) (848KB)(589)    收藏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CBD)的病因仍未明确,目前以胰胆管合流异常理论为主流。分型方面则以Todani分型应用最为广泛。另一方面,由董家鸿等提出的董氏分型对手术术式的选择也有着指导意义。CBD因为临床症状的特异性较差,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往往需要根据病史先做初步诊断,同时也相当依赖影像学检查的辅助,而血清学诊断因为方便和接受程度高的优势也对CBD的诊断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就CBD的病因分型及诊断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共识和争议
    刘杰, 先柯瑶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6): 507-51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6.04
    摘要512)   HTML5)    PDF(pc) (765KB)(1118)    收藏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手术、131I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抑制是其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TSH抑制治疗在DTC病人术后管理中发挥重要价值,具有降低复发风险、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长期生存的作用。同时,过度的TSH抑制可增加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目前对于各类病人血清TSH的抑制目标仍存在争议。在临床实践中,应权衡TSH抑制带来的收益及潜在风险,结合病人随访期间的动态评估,个体化制定血清TSH的目标范围。本文就DTC病人术后TSH抑制强度、效益与风险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进行阐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
    赵鑫, 高鹏, 陈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376-38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2
    摘要509)   HTML10)    PDF(pc) (876KB)(277)    收藏

    近年来,以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成为外科治疗发展的新趋势。机器人手术具有精准、微创、美观等优势,在乳腺外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文献,综述了近年来机器人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包括技术的发展、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等,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遗传性乳腺癌风险基因检测与咨询:NCCN指南解读与瑞金医院临床实践
    韩梦圆, 陈小松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401-40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6
    摘要498)   HTML9)    PDF(pc) (918KB)(115)    收藏

    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显著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对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了《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指南》以指导这类基因突变携带者的遗传风险评估和咨询,为乳腺癌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提供必要信息。本文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临床实践经验对《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指南》进行解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侧方入路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附110例报告)
    张一忠, 汤睿, 王廷峰, 司仙科, 叶乐斌, 柳楠, 项世骏, 吴卫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323-32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09
    摘要482)   HTML4)    PDF(pc) (11620KB)(37)    收藏

    目的:报道侧方入路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L-SILTEP)修补这一应用于特定情况下腹股沟疝的全新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4年3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完成的110例腹股沟疝L-SILTEP的资料,分析病例资料、手术细节、住院时间和术后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中位手术时间55 (41.25, 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 (2,10) mL。术中腹壁下血管损伤5例(4.5%),精索损伤1例(0.9%)。术后6、24和48 h疼痛平均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3.0 ± 0.8)分、(1.9 ± 0.7)分和(1.1 ± 0.4)分。平均住院时间(3.3 ± 0.7)d。术后并发症常见为腹股沟区血清肿(9例,8.2%),腹膜外间隙血肿1例(0.9%),阴囊积液1例(0.9%)。结论:L-SILTEP安全、方便、有效。因其技术要求高,应用限于特定的病人和医师。开展该手术需要重视培训和技术细节,谨慎开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多倍体肝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性改变的相关疾病
    张亦凡, 鲁逸权, 郝风节, 王俊青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6): 574-57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6.015
    摘要476)   HTML6)    PDF(pc) (857KB)(1662)    收藏

    成人肝脏中20%~50%的肝细胞为含2套以上染色体的多倍体细胞,是独特的多倍体器官。肝细胞多倍体化始于断奶时胰岛素信号的改变,受多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控制,实现在多倍体细胞比例、倍性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调控,对肝脏代谢、再生和抑制肿瘤形成有重要作用。但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肝细胞可因细胞周期检查点抑制、氧化应激出现病理性多倍体化并参与疾病进程。区分多倍体肝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异同,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慢性肝脏病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早期血管栓塞的床旁超声诊断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美文, 傅宁稹, 王伟珅, 任新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1): 54-6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1.009
    摘要474)   HTML1)    PDF(pc) (3506KB)(53)    收藏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早期血管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90例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7 d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门静脉血流床旁超声的检查结果通畅情况将病人分为门静脉通畅组及门静脉栓塞组,比较分析床旁超声诊断术后门静脉栓塞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及影响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0例病人经床旁超声诊断有8例出现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血管栓塞,其发生率为8.89%(8/90)。床旁超声显示,术后发生门静脉栓塞病人门静脉流速以及流量明显降低(P<0.001)。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中既往吸烟史以及酗酒史在门静脉通畅组及门静脉栓塞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既往吸烟史是门静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研究转归显示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安全可行,但早期门静脉栓塞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提示不良的预后。结论:既往吸烟及酗酒史是胰十二指肠联合静脉切除重建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应进行术前宣教予以预防。而床旁超声能有效安全地评估术后早期血管的通畅情况,为早期临床介入提供帮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优势和进展
    胡彬蔚, 沈柏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1): 74-8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1.12
    摘要472)   HTML8)    PDF(pc) (811KB)(485)    收藏

    胰腺癌由于起病隐匿、早期诊断难、恶性程度高的特点,诊断时仅有少数病人有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术前新辅助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不伴远处转移的胰腺癌,帮助实现肿瘤降期、提高R0切除率并改善生存。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了其优势,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并达成共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