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细针穿刺洗脱液测定甲状腺球蛋白鉴别转移淋巴结性质
    周好, 陈海珍, 陈曦, 余宁康, 陈诚, 吴志浩, 李宏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 17 (01): 17-20.   DOI: 10.16139/j.1007-9610.a2792
    摘要4739)      收藏
    目的:临床研究通过细针穿刺洗脱液测定甲状腺球蛋白水平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性质的可行性。方法: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明显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术中对切除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行直视下细针穿刺,对穿刺洗脱液行甲状腺球蛋白(Tg)的测定,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对。结果:甲状腺内乳头状癌病灶的穿刺洗脱液Tg值中位数为84.4(19.0~446.1)ng/mL,甲状腺良性组织的穿刺洗脱液Tg值中位数为133.4(16.0~558.3)ng/mL,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直径>1 cm的转移性淋巴结穿刺洗脱液Tg值中位数为78.0(14.9~1000.0)ng/mL,显著高于直径>1 cm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穿刺洗脱液Tg值[0.1(0.1~1.3)ng/mL]。直径1 cm的穿刺洗脱液Tg值明显高于直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Galectin-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游振辉, 黄东航, 李燕辉, 程长铭, 李建党,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 10 (06): 539-541.   DOI: 10.16139/j.1007-9610.a1518
    摘要3552)      收藏
    目的:探讨 Galectin-3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 例甲状腺癌(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2例,甲状腺滤泡状癌18例)、45例甲状腺腺瘤及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Galectin-3的表达。结果:50例甲状腺癌中,Galectin-3表达阳性者达45例(90. 0%),其中29例为强阳性;45例甲状腺 腺瘤中,仅2例(4. 4%)Galectin-3阳性者,且均为弱阳性;20例正常甲状腺 Galectin-3均为阴性。Galectin-3表达阳性 率在甲状腺癌中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P<0. 01)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 Galectin-3表达阳性率无 显著差异(P>0. 05) 。淋巴结转移者 Galectin-3表达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5) ,但淋巴结转移 者 Galectin-3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 05) 。结论:Galectin-3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重 要参考指标,其表达强度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癌转移的预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第5版WHO消化道肿瘤分类与分期解读:胃肿瘤
    于颖彦,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 (03): 207-21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0.03.007
    摘要1854)   HTML86)    PDF(pc) (439KB)(812)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第5版WHO消化道肿瘤分类与分期解读:结肠直肠肿瘤
    于颖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 (04): 312-317.   DOI: 10.16139/j.1007-9610.2021.04.008
    摘要1590)   HTML67)    PDF(pc) (589KB)(1181)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小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张强, 陈曦, 苏畅, 张正筠, 杨军, 韦瑶, 周光文, 李宏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 14 (01): 46-48.   DOI: 10.16139/j.1007-9610.a2173
    摘要1588)      收藏
    目的:探索BALB/c小鼠肝星状细胞(HSCs)分离、纯化的可行方案,并评价依该法分离所得H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经肝门静脉先用不含钙镁离子的Hank液充分灌洗,再以浓度为1mg/mL的Ⅳ型胶原酶灌注BALB/c小鼠肝脏。取肝后,完整分离后碾碎,37℃水浴振荡30min,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60%)离心法分离、纯化HSCs,苔盼蓝染色检测HSCs活性,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鉴定HSCs,光镜观察体外培养HSCs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纯化后每只小鼠HSCs收获量约为(5.5±0.4)×105个,HSCs纯度>90%,HSCs细胞活率>90%。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的分离纯化方案可获得高纯度高活率的小鼠HSCs。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乳腺癌病人前哨淋巴结1~2枚转移、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影响因素和预后
    陈小松, 吴佳毅, 黄欧, 何建蓉, 朱丽, 李亚芬, 陈伟国, 沈坤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 (05): 428-433.   DOI: 10.16139/j.1007-9610.2019.05.012
    摘要1497)      PDF(pc) (533KB)(93)    收藏
    目的:对于满足ACOSOG Z0011入组条件的1~2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转移病人,分析影响其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接受手术的cT1-2N0、计划接受保乳和放疗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分析SLN 1~2枚转移病人未行进一步ALND的影响因素,并评估该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用优势比(odds ratio,OR)以及95%CI表示。结果:共有161例病人入组,SLN活检(SLNB)组(未行ALND)和ALND组病人分别为78和83例。ALND组11(13.3%)例发现有非SLN转移,4(4.8%)例有3枚ALN转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手术年份是行ALND的影响因素(P<0.001)。手术年份近的病人,更多选择不行ALND。SLNB组和ALND组分别有11例(14.1%)和6例(3.6%)病人未接受辅助化疗。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辅助化疗与年龄(P<0.001)、月经状态(P=0.016)和ALN手术(P=0.018)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化疗的独立因素为年龄(P<0.001)。中位随访42.0个月,发现SLNB组1例(1.3%)ALN复发,ALND组无ALN复发。结论:对于SLN 1~2枚转移且满足ACOSOG Z0011试验入组条件的病人,可以不行ALND。ALND手术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附3例报告)
    周伟, 詹维伟, 叶廷军, 曹毅, 朱樱, 胡赟赟, 姚洁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 19 (02): 131-135.   DOI: 10.16139/j.1007-9610.a3124
    摘要1201)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PL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超声引导下PLA治疗。术后采用常规超声,随访观察消融灶大小、血供,术后即刻和术后3 d采用超声造影评价激光消融范围,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对消融灶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结果:3例均采用局部麻醉,成功进行PLA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常规超声随访,发现原病灶消失,消融区无彩色血流信号。术后即刻和术后3 d超声造影,显示消融区无造影剂灌注,完全覆盖原病灶。术后30 d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见坏死组织及炎性细胞,未见肿瘤细胞。结论:超声引导下PLA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甲状腺髓样癌(附7例报告)
    刘须才,王约青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 3 (03): 90-5.   DOI: 10.16139/j.1007-9610.a0090
    摘要1196)      收藏
    甲状腺髓样癌(MTC)极为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5%~10%。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我院从196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癌105例,其中MTC 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例,女性6例,年龄22~55岁,平均36.2岁。病程3个月至10年不等。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块,其中单侧6例,双侧1例;颈部肿大淋巴结2例;伴声音嘶哑2例,心慌、面部潮红2例;慢性腹泻1例。全组病例均无家系发病史。 2.诊断、治疗与结果 除1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癌外,余均为甲状腺良性肿瘤。 本组病例均作甲状腺腺叶切除,加一侧或双侧颈大块清扫术。其中2例作Ⅰ期手术,5例作Ⅱ期手术即先作肿块切除,后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作颈大块根治术。全部病例术后均未作任何其他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腋窝外上三角的解剖区域划分和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施勇, 温涛, 郑晶燕, 王科, 黄凯明, 李校堃,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 22 (05): 411-416.   DOI: 10.16139/j.1007-9610.a3607
    摘要1156)      收藏
    目的:对腋窝外上三角临床解剖区域进行边界划分,探索外上三角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分别送检外上三角解剖区域淋巴脂肪组织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组织,分析其转移率以及与常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135例乳腺癌病人,术后均检查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共有66例(48.9%)病人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平均转移3.71±7.36(1~44)枚。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共检出116例(85.9%),平均检出腋窝淋巴结(19.36±6.97)(7~52)枚;19例病人发现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6.4%(19/116)。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转移与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2.0 cm以及临床Ⅲ期的病人,转移率显著升高。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需重视对其评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
    Chih Wan Goh, 吴佳毅, 朱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 24 (06): 550-554.   DOI: 10.16139/j.1007-9610.2019.06.017
    摘要1144)      PDF(pc) (676KB)(246)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紫杉醇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转化治疗晚期胃癌(附1例报告)
    姜松耀, 赵良超, 严晓伟, 胡皆乐, 项明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 25 (02): 152-15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0.02.013
    摘要1110)   HTML5)    PDF(pc) (545KB)(113)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解读及瑞金实践
    严超, 陆晟, 燕敏,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4): 326-35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0
    摘要1097)   HTML33)    PDF(pc) (4954KB)(3611)    收藏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一直是日本乃至全球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临床意义重大。2023年1月发表的英文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诊疗方法,包括手术、内镜切除、化疗、随访等;第二部分为临床问题,包括对临床热点问题的建议和解释。本文将对该版指南进行中文解读,并对我院胃癌诊治的临床实践作简要介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乳腺癌病人的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
    瞿飞麟, 陈小松, 宗瑜, 林琳, 费晓春, 何建蓉, 朱丽, 李亚芬, 沈坤炜, 陈伟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 22 (03): 240-247.   DOI: 10.16139/j.1007-9610.a3545
    摘要1071)      收藏
    目的:分析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病人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管腔(luminal)型乳腺癌划分标准与RS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手术治疗后接受21基因检测的早期女性乳腺癌病人,回顾分析R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379例病人,其中低危RS 86例(22.7%),中危RS 229例(60.4%),高危RS 64例(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Ki67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病人中,RS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11,<0.001,<0.0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
    徐倩, 王本刚, 孙丽萍, 李萍, 袁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 16 (03): 252-255.   DOI: 10.16139/j.1007-9610.a2687
    摘要1056)      收藏
    目的:研究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组织中的表达,以揭示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方法: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43例胃疾病病人进行MUC2蛋白原位表达的检测,并采用结肠直肠癌(CRC)及其癌旁组织作为对照。胃疾病组包括浅表性胃炎组(SG)87例,萎缩性胃炎组(AG)87例,胃癌组(GC)69例,其中包括高中分化腺癌(HMDA)27例、低分化腺癌(PDA)30例、黏液腺癌(MA)或印戒细胞癌(SRCC)12例;结肠直肠癌组80例,包括HMDA 30例、PDA 26例、MA或SRCC 24例。结果:黏蛋白MUC2在AG组较SG组及GC组的表达显著增高(P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第8版AJCC肝内胆管癌TNM分期的解读与验证
    施杰毅, 高强, 周俭, 樊嘉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8, 23 (03): 221-226.   DOI: 10.16139/j.1007-9610.2018.03.009
    摘要1048)      PDF(pc) (869KB)(68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切除或剜除术
    温自强, 刘嘉哲, 黄新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 19 (01): 40-43.   DOI: 10.16139/j.1007-9610.a3100
    摘要999)      收藏
    目的:回顾分析胰头或钩突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PMN)行局部剜除术(EN)的病人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病人进行比较,观察行两者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对上海第六人民医院1995年6月至2010年6月共132例胰头或钩突IPMN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局部剜除术(EN)组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组100例,通过X线检查发现其中19例适合行EN。结果:EN组与PD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P<0.05),出血量减少(P<0.05)。然而两组病人总胰漏发生率与C级胰漏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胰头或钩突分支胰管型IPMN病人行EN与PD相比,EN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而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术后住院天数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对于单病灶分支胰管型IPMN,EN是一种更合适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回顾性研究BethesdaⅤ类甲状腺结节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
    颜守义, 陈洪滨, 张立永, 王波, 蔡少俊, 林思颖, 赵文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 26 (06): 512-51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1.06.011
    摘要986)   HTML5)    PDF(pc) (542KB)(385)    收藏

    目的:回顾性研究Bethesda Ⅴ类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探讨Bethesda Ⅴ类和Ⅵ类甲状腺结节之间存在的临床参数差异。方法:分析430例甲状腺病人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数据。结果:单因素分析Bethesda Ⅴ类结节结果显示,病理检查为恶性组159例与良性组20例在结节边界、肿瘤大小和结节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结节边界、肿瘤大小和结节回声是Bethesda Ⅴ类结节恶性诊断的危险因素。Bethesda Ⅴ类恶性组159例与Bethesda Ⅵ类组251例相比,结节TI-RADS分级、纵横比、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TI-RADS分级、纵横比、结节与包膜的关系、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含量和结节回声是诊断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在Bethesda Ⅴ类甲状腺结节病人的诊断中,TI-RADS分级越高,其恶性的可能性越大,而TI-RADS分级低的病人需再次充分评估甲状腺结节大小、结节与包膜关系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含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陈炫武, 杨传玉, 蒋敏杰 , 杜卫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 (01): 87-9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2.01.020
    摘要984)   HTML41)    PDF(pc) (407KB)(490)    收藏

    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A)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良性疾病。随着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其诊断有进一步提高。部分学者认为GA与胆囊癌的形成有关,但尚存争议。GA的治疗,有主张胆囊切除,以预防其恶变,也有学者认为部分GA可行随访。目前尚无共识。本文对GA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对腹膜癌病指数的认识
    高根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 12 (05): 411-413.   DOI: 10.16139/j.1007-9610.a1893
    摘要977)      收藏
    腹膜癌病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是最近Harmon和Sugarbaker[1]综合现有的Gilly癌病分期、日本胃癌研究协会对胃癌腹膜癌病的P分期和荷兰多年盛行的简化PCI(SPCI)等方法后提出的一种更为详尽的量化指标,其目的是希望能在世界各地统一标准,观察其预测预后的意义,并最终确定其在选择适应证、治疗效果、并发症率、病死率和生存率等方面的实际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胰管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施维锦,张晞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 6 (02): 79-81.   DOI: 10.16139/j.1007-9610.a0497
    摘要965)      收藏
    提出胰管梗阻所致胰高压在胆胰疾病中造成病人剧烈腹痛和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作用以及手术缓解胰高压的重要性。方法:27例诊断为胰管梗阻的患者中,11例为慢性胰腺炎,16例为晚期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其中慢性胰腺炎有6例为胰管多发性狭窄伴扩张,手术将胰管纵行劈开并与空肠行大口侧侧吻合,另5例仅出口狭窄者行胰管空肠侧端吻合;16例晚期肿瘤患者,仅5例行胰管空肠内引流术。结果:11例慢性胰腺炎内引流手术后经长期随访除一例偶有上腹轻度疼痛外,其余10例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余消化道症状亦皆明显好转。16例晚期肿瘤所致的胰管梗阻病人,5例行胰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病人疼痛均明显好转。结论:胰管阻塞可引起胰高压,后者可能是造成慢性疼痛和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在胆胰手术过程中应充分地认识其重要性,以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