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2): 34-43.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2.003
出版日期:
2025-04-28
发布日期:
2025-03-20
作者简介:
王雪梅,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电子邮箱: wxm97@126.com;基金资助:
WANG Xuemei(), ZHOU Maojie(
), MA Qiuyan(
)
Online:
2025-04-28
Published:
2025-03-20
摘要:
智慧教育背景下,数字教材是教材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厘清高校外语数字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其具备智能适配、超时空交互、多模态跨学科融合,以及动态价值塑造等特征。进而基于问卷调研数据分析高校外语数字教材现状,并结合其内涵、特征等从教材编审、教材选用、教材使用、教材评估、教材研究等维度探索其发展路径,期待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中图分类号:
王雪梅, 周茂杰, 马秋艳.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外语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34-43.
WANG Xuemei, ZHOU Maojie, MA Qiuyan.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Pathways of Tertiary Digital Textbooks in the Context of Smart Education[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2): 34-43.
[1] | Joo, Y. J., S. Park & E. K. Shin. 2017. Students’ expectation, satisfaction, and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use digital textbook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69: 83-90. |
[2] | Paige, R. M., H. Jorstad, L. Siaya. et al. 2003. Culture learn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 In D. L. Lange & R. M. Paige (eds.). Culture as the Core: Perspectives on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C]. USA: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173-236. |
[3] | Puspitasari, D., H. P. Widodo, L. Widyaningrum, et al. 2021. How do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teach moral values?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70: 101044. |
[4] | Verkijika, S. F. 2019. Digital textbooks are useful but not everyone wants them: The role of technostress[J]. Computers & Education 140: 103591. |
[5] | 杜尚荣、 任云芳. 2024. 中国式教材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价值取向与实现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44(28): 40-46. |
[6] | 杜玉霞、 姜雨欣、 高学敏, 等. 2024. 数字教材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45(8): 120-128. |
[7] | 郭利强、 谢山莉. 2021. 融入AI的数字教材编制: 伦理审视与风险化解[J]. 远程教育杂志 39(4): 104-112. |
[8] | 教育部. 202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5-01-10]. https://hudong.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312/t20231207_1093515.html. |
[9] | 林娟、 战菊. 2015. “活动”中的英语写作教材评估与使用——来自高校英语教师的声音[J]. 现代外语 38(6): 790-801,873. |
[10] | 刘学智、 张振. 2019. 推进教材制度创新的着力点[J]. 教育研究 40(2): 28-32. |
[11] | 潘信林. 2022. 教材评价主体之间的差异及其整合[J]. 课程·教材·教法 42(12): 74-79. |
[12] | 石娟、 石鸥. 2023. 数字教材的多维样态与开发逻辑[J]. 教育科学 39(1): 50-55. |
[13] | 束定芳. 2024. 外语教材学: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J]. 外语界 (4): 33-41. |
[14] | 宋毅、 王繁. 2024.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与建设思路[J]. 中国大学教学 (3): 4-7. |
[15] | 田慧生、 雒义凡. 2024. 关于当前教材研究应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J]. 课程·教材·教法 44(3): 4-7. |
[16] | 王乐、 王晓涔. 2023. 新文科背景下对语言学教材建设的思考[J]. 外语研究 40(3): 42-46. |
[17] | 王天平、 闫君子. 2023. 新课标下数字教材建设的逻辑、体系及策略[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35(4): 47-55. |
[18] | 习近平. 202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10-16): 01. |
[19] | 新华社. 2024.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EB/OL].[2025-01-07].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3522.htm. |
[20] | 余胜泉、 刘恩睿. 2022. 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J]. 电化教育研究 43(1): 16-23,62. |
[21] | 杨澄宇、崔允漷、 郭洪瑞. 2024. 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价值[J]. 全球教育展望 53(11): 3-14. |
[22] | 杨莉芳. 2023. 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3] | 曾艳钰. 2024. 跨学科发展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J]. 外语与外语教学 (3): 11-19,145. |
[24] | 张靖卉. 2024. 数字教材何以重塑课堂教学: 边界重构、隐忧审视与超越向度[J]. 电化教育研究 45(11): 122-128. |
[25] | 张军. 2022. 构建中国特色智慧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 (Z2): 9-12. |
[26] | 张媛媛、 于洪波. 2023. 数字教材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建设理路[J]. 教育科学 39(6): 52-58. |
[27] | 张紫红、黄锡汝、 顾亭亭. 2024. 立足数智时代逻辑起点,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第21届上海课程论坛综述[J]. 全球教育展望 53(10): 149-160. |
[28] | 周建设、 薛嗣媛. 2023. 论语言智能教育[J]. 语言战略研究 8(4): 30-43. |
[29] | 祝智庭、 彭红超. 2020. 技术赋能智慧教育之实践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10): 1-8. |
[30] | 祝智庭. 2021. 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学校教育创变[J]. 基础教育 18(2): 5-20. |
[1] | 马博森, 张来运, 曾小荣. 国外特殊人群会话修正研究:现状与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83-95. |
[2] | 高一波. 国内形式聚焦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100-107. |
[3] | 周桂君, 林琳. “感受意”的体认生成路径及其话语表征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75-82. |
[4] | 张慧玉, 俞晔娇. MTI项目学生期望及现实对照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19-129. |
[5] | 张笛, 程璐璐. 理念的传承:张柏然翻译思想的语言工程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74-81. |
[6] | 修伟, 王雪梅. 外语类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规划70年:路径与动因[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124-134. |
[7] | 战双鹃.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展:可为、应为与何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68-75. |
[8] | 黄勤, 王亚军. 京剧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译介与世界化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7-45. |
[9] | 詹成.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口述影像研究:范式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0-36,45. |
[10] | 金晓艳, 赫天姣. 国际中文教育数字革命的现实与进路[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133-139. |
[11] | 王俊菊, 魏鲁鸿.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国家意识培养[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68-75. |
[12] | 冯全功. 翻译家群体研究的总体路径——兼评许多的《江苏文学经典英译主体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1): 153-160. |
[13] | 高玉霞, 任东升. 基于国家治理的翻译史书写:理据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5): 30-39. |
[14] | 周远航. 论文学翻译风格的批评路径——以《酒国》的翻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5): 106-117. |
[15] | 宋英, 何高大. 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金课”打造之探索[J].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05): 32-4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