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4): 68-75.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4.006
出版日期:
2025-08-28
发布日期:
2025-08-26
作者简介:
常俊跃,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应用语言学。电子邮箱:junyuechang@163.com;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8-28
Published:
2025-08-26
摘要:
不同于指导外语培训和外语教学的理念,内容语言融合外语教育理念具有帮助学生同步提高外语水平、拓展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的优势。本文在分析不同理念指导外语教材开发的基础上,梳理了内容语言融合教材开发的探索实践,凝练了内容语言融合外语教材开发的指导原则。希望内容语言融合外语教材开发实践及凝练的原则能为新一代外语教材开发及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图分类号:
常俊跃, 吴晶. 对内容语言融合外语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反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4): 68-75.
CHANG Junyue, WU Jing. CLI-guide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Explorations and Reflection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4): 68-75.
[1] | Alexander, L.G. & Q., He. 1997. New Concept English[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 | Hutchinson, T. & A. Waters. 2002.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3] | Mohan, B. A. 1986. Language and Content[M]. Reading: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
[4] | Richards, J. C. & T. S. Rodgers. 201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5] | 常俊跃、 霍跃红、 王焱. 2023. 中国文化[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6] | 常俊跃、 赵永青. 2020. 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CLI)的提出、内涵及意义——从内容依托教学到内容语言融合教育[J]. 外语教学 41(5):49-54. |
[7] | 常俊跃. 2022. 中国外语教育:基本概念、本土实践及指导理念[J]. 外语研究 39(3):1-6,14,112. |
[8] | 常俊跃, 等. 2020. 基于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探索[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 | 李良佑、 张日升、 刘犁. 1988. 中国英语教学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0] | 李观仪. 1998. 新编英语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1] | 李颖. 2012. 高校双语/EMI课堂调查与分析[J]. 外语界(2):49-57,88. |
[12] | 孙有中. 2017. 人文英语教育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6):859-870. |
[13] | 孙有中, 等. 2023a. 理解当代中国:演讲与辩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4] | 孙有中, 等. 2023b. 理解当代中国:阅读与写作[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5] | 文秋芳. 2015.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4):547-558. |
[16] | 许国璋. 1992. 英语[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7] | 张文忠、 刘浩. 2018. 赋权增能型“个性化英语学习”的课程效益评价:基于学生视角[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18-25. |
[18] | 中央电视台电视教育部. 1982. 跟我学(Follow Me)[M]. 北京: 中国电视服务公司. |
[1] | 袁睿, 王凯伦, 李末.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的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4): 122-131. |
[2] | 郜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DeepSeek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与潜在风险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3): 140-151. |
[3] | 于博, 张宁轩. 外语教育学视阈下“双非”地方高校德语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3): 160-171. |
[4] | 方芳, 汤琳. 论外语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 “至善”之育的“洞穴喻”启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163-170. |
[5] | 贾蕃, 冯钰涵. 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教材语法项目分布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44-54. |
[6] | 束定芳. 外语教材编写与外语教育生态重构——以上海市义务教育英语教材“三位一体”的编写实践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7-22. |
[7] | 徐锦芬, 李娟. 外语教育数智化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围综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125-137. |
[8] | 李民. 外语教育学:为何与何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25-33. |
[9] | 张虹, 尹航, 李会钦. 外语教育学人才培养:内涵、挑战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3-14. |
[10] | 张姝玥.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模型探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16-124. |
[11] | 卓玲.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对外语教学生态位的影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03-115. |
[12] | 王晓军.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回顾与展望[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40-51. |
[13] | 杜可君. 外语教育学视阈下的外语教学实践:超越语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118-126. |
[14] | 战双鹃, 许文丽.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外语课程学习焦虑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118-126. |
[15] | 徐锦芬, 杨嘉琪. 国内外外语教育实证研究对比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113-12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