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晓宇. 应急语言抚慰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10-119. |
[2] |
潘艳艳. 知识翻译学与认知翻译学的关系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31-39. |
[3] |
李洪儒. 从哲学史角度看体认语言学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体认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研究之二[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40-48. |
[4] |
林克勤. “颜值”作为语言现象的生成路径、意义延展与体认理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49-57. |
[5] |
林轶. “后真相”时代的语言及其危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80-87. |
[6] |
哈长辰, 黄国文. 生态语言学新思想及其对生态话语分析的启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88-96. |
[7] |
杨丽娟. 希腊文学拉丁翻译的语言转换与知识重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70-76. |
[8] |
冯志伟, 丁晓梅.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神经网络模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98-110. |
[9] |
盖飞虹. 语言迁移研究30年变迁[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113-121. |
[10] |
王立非. 新时代语言管理理论体系构建与研究重点[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28-34. |
[11] |
滕延江, 王立非. 中国语言规划管理生态体系的融合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35-43. |
[12] |
张治国. 中国语言扫盲政策历时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3): 44-54. |
[13] |
刘辰诞, 陈晓燕. 体认参照点视角下形容词谓语句复合体的生成与限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05-116. |
[14] |
胡亦名, 胡范铸. “接引语”:一个与中介语对应的二语教师语言分析模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117-130. |
[15] |
王寅. 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可望再度领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2): 8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