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3, Vol. 23 ›› Issue (4): 97-105.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4.011
出版日期:
2023-08-28
发布日期:
2023-09-28
通讯作者:
*丁后银,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邮箱:作者简介:
张顺生,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邮箱:基金资助:
ZHANG Shunsheng1,2(), DING Houyin1,2,*()
Online:
2023-08-28
Published:
2023-09-28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其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他唯美主义思潮“为艺术而艺术”在小说方面的代表作。研究表明:黄源深的译著表达了他对翻译原则的理解,展现了他的翻译美学思想。《道连·格雷的画像》黄译本通过活用语气词、妙用四字格、广用意译法以及形意相结合等手段,实现以真求知、以善立义、以美行文,再现原本中的美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张顺生, 丁后银. 黄源深的翻译美学艺术——以《道连·格雷的画像》的翻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97-105.
ZHANG Shunsheng, DING Houyin. Huang Yuanshen’s Aesthetic in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Huang’s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3, 23(4): 97-105.
[1] | Nida E. A. & C.R. Taber.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United Bible Societies. |
[2] | Wilde O. 2010.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道林·格雷的画像(黄源深译)[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3] | 胡壮麟. 2020. 亦“文”亦“语”,教研相长——点赞黄源深教授治学之道[J]. 当代外语研究(5):9-15. |
[4] | 黄源深. 2019. 翻译,说到底是语言的艺术[J]. 语言战略研究(5):8-9. |
[5] | 蓝红军. 2004. 英语语气助词缺省及其汉译补偿[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50-53. |
[6] | 李红菱、 刘超. 2009. 英汉翻译中的点睛之笔——汉语语气助词的补偿作用[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6): 109-112. |
[7] | 李荣华. 2009. 句子结构调整与文学翻译的对等问题——读杨必译《名利场》有感[J]. 阴山学刊: 社会科学版(5): 45-48. |
[8] | 陆谷孙. 2007. 英汉大词典(第2版)[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9] | 吕洁. 2002. 论英译汉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4): 73-76. |
[10] | 吕叔湘. 1963. 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 中国语文(1): 10-22. |
[11] | 毛秋月. 2011. 缪斯的胜利——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艺术至上论[J]. 襄樊学院学报(3): 10-22. |
[12] | 石云龙. 2010. 经典重译旨求臻境——评黄源深译作《最后一片叶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 67-72, 128. |
[13] | 王尔德. 2004. 道连格雷的画像(黄源深译)[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4] | 吴学平. 2003. 国内王尔德研究述评[J]. 外国文学研究(1):152-157. |
[15] | 杨枫. 2021.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2. |
[16] | 袁榕. 1997. 谈翻译中汉语成语的运用[J]. 中国翻译(4): 18-21. |
[17] | 岳峰、 陈泽予. 2022. 从知识翻译学的真、善、美标准谈知识翻译学的英语译名[J]. 当代外语研究(5):65-73. |
[18] | 朱小美、 叶景坤. 2014. 论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下的黄源深译《道连·格雷的画像》[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78-82. |
[19] | 朱晓映. 2020. 黄源深翻译美学思想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5):23-33. |
[1] | 刘满芸. 论知识的语际旅行、变迁与超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89-96. |
[2] | 杨丽, 王溪淙. 20世纪初西方红色文学经典在上海的译介和出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81-88. |
[3] | 杨明明. 走向辩证整合之路——吴元迈先生的文艺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74-80. |
[4] | 湛军. 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建设:关键问题与发展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45-53. |
[5] | 肖华锋.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国际知识传播[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14-24. |
[6] | 李文婷. “自由”一词在晚清时期的知识建构与流通[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33-42. |
[7] | 蒋庆胜, 吴赟. 国家翻译能力刍议:言语行为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51-58. |
[8] | 龚茁. 新中国宪法国家翻译实践——从外文出版社宪法单行本出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59-65. |
[9] | 霍跃红, 蒋瑞函. 外交话语中的民俗语言英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75-82. |
[10] | 李寐竹, 胡安江. 文本的旅行、回归与重生——《四世同堂》回译的本质与价值[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83-89. |
[11] | 詹成.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口述影像研究:范式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0-36,45. |
[12] | 李娟娟, 任文. 知识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化回译与知识反哺——以高居翰中国绘画史著述中amateur painters的回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46-54. |
[13] | 胡安江. 知识考古、话语重构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2-21. |
[14] | 宋菁. 近代翻译场域中的资本运作——翻译家马君武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20-128. |
[15] | 张潆洁, 朱玉犇. 多维视角下的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兼评第二届“国家翻译能力: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155-16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