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腹股沟疝诊治国际指南更新版(2023)》解读
    徐静, 庄秋林, 董瑞朝, 杨子昂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316-32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08
    摘要433)   HTML12)    PDF(pc) (966KB)(1244)    收藏

    自2018版《腹股沟疝诊治国际指南》制定以来,不断有新的研究证据被报道。2023年10月国际疝外科组织在评估和筛选新证据后公布《腹股沟疝诊治国际指南更新版(2023)》。更新版对原指南的8个章节进行更新,共提出20个关键问题,制定39项新声明和32项推荐意见,其中16项为强烈推荐。本文结合临床关注的问题,对更新版进行梳理和解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人工智能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展望
    笪倩, 阮淼, 费晓春, 王朝夫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389-39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4
    摘要424)   HTML43)    PDF(pc) (1217KB)(690)    收藏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癌症之一。病理数字切片扫描仪的诞生及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迭代推动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创新。本文对当前AI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介绍,并总结该领域遇到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T1期结肠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陈芳倩, 冯雯卿, 赵敬坤, 宗雅萍, 陆爱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358-36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14
    摘要191)   HTML6)    PDF(pc) (985KB)(367)    收藏

    结肠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筛查手段的普及与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T1期结肠直肠癌得以发现。准确预测其淋巴结转移风险,对指导临床治疗决策、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T1期结肠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涵盖临床病理特征、分子表型及遗传特征等多个方面。部分研究通过综合这些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优于目前临床指南,对临床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总蛋白苏木化修饰与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初步探究
    吴巧, 刘威, 郑佼皎, 王聪, 艾志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336-34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11
    摘要184)   HTML4)    PDF(pc) (8797KB)(323)    收藏

    目的:探究蛋白质苏木化修饰水平(SUMOylation)与男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预后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数据库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后续收集本地男性PTC病人手术切除的癌和癌旁组织配对样本,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检测样本中蛋白质的苏木化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样本中苏木化修饰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蛋白质苏木化水平以及苏木化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苏木化修饰与男性PTC的关系。结果:TCGA与GTEx数据库分析发现蛋白质苏木化水平在PTC的癌组织中呈现升高趋势(P<0.05),并与病人不良预后相关(P=0.021)。本院临床样本中验证了癌组织蛋白苏木化修饰水平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但是qRT-PCR显示苏木化通路中大部分因子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PTC组织中蛋白质苏木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蛋白质苏木化水平越高,则病人生存时间越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21基因检测在早期乳腺癌辅助放疗中的应用
    唐筱璐, 华鑫, 曹璐, 陈佳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270-27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15
    摘要246)   HTML2)    PDF(pc) (895KB)(323)    收藏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基因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全身治疗逐渐进入个体化医疗时代。但是乳腺癌的辅助放疗决策仍然主要依赖于临床病理因素,缺乏科学可靠的工具来指导不同人群的精准放疗。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型乳腺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分子亚型,21基因复发评分(RS)(Oncotype Dx™, Genomic Health, Redwood City, CA)是一种商业可用的乳腺癌基因组测试。本文回顾了目前关于21基因RS用于HR阳性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放疗决策的研究证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支持21基因RS对辅助放疗疗效具有预测价值,该领域几项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低位直肠癌适形切除规范手术操作标准(2023版)解读
    张卫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217-21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06
    摘要255)   HTML5)    PDF(pc) (821KB)(231)    收藏

    本文对《低位直肠癌适形切除规范手术操作标准(2023版)》的出台背景以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如适形切除手术的定义、相关解剖概念的明确、适形切除保肛手术的优势、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主要区别、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把握、手术操作的原则和相关细节以及围术期护理的关键问题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回顾和展望
    王雅琪, 夏凡, 章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220-22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07
    摘要466)   HTML2)    PDF(pc) (978KB)(208)    收藏

    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标准治疗模式肿瘤退缩和保肛率仍有限,且无法降低远处转移率。放疗可促进机体免疫应答,放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有望突破微卫星稳定(MSS)型结肠直肠癌的治疗困境。近年来,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逐渐展开,大多获得满意的肿瘤完全缓解率,为MSS型中、低位LARC病人保留器官功能提供新的选择。未来仍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期待获得更好的保肛和远期生存获益。同时在放疗与免疫治疗模式、疗效准确评估等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和努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早期直肠癌的诊治现状与全程监测
    兰平, 陈永乐, 何晓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197-20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03
    摘要225)   HTML1)    PDF(pc) (943KB)(145)    收藏

    早期直肠癌是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意大小的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不伴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和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等技术的发展,给早期直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8%~12%的早期直肠癌病人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因此仍需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现行指南推荐,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早期直肠癌需追加补救性根治手术。各种微创、低位保肛手术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适形切除功能保肛手术(CSPO)更好地实现了保肛保功能的目标。早期直肠癌总体预后良好,但其全程监测随诊同样重要。早期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及全程监测理念的革新,内镜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高早期直肠癌诊疗的规范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大数据时代的革新: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推动腹壁力学研究
    毛明焕, 杨槟泽, 彭雪强, 李航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300-30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05
    摘要189)   HTML2)    PDF(pc) (911KB)(129)    收藏

    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腹壁力学研究正逐步克服传统评估方法的限制。通过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建立精确的力学和预测模型,分析腹壁肌肉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有助于优化疝修补手术方案,降低复发风险,还有望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展望未来,将继续整合多维度数据,进一步推动腹壁力学领域的系统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结肠直肠微创手术平台、术式创新方向与质量控制
    张明光, 王锡山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192-19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02
    摘要248)   HTML3)    PDF(pc) (833KB)(122)    收藏

    结肠直肠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外科理念的重大飞跃。过去半个世纪,见证了由传统开腹手术向微创手术的历史性转变。这得益于手术平台和术式的不断创新。平台的创新,包括显像平台、能量平台以及器械平台的创新。术式的创新,主要是基于术式构成的五要素,即手术入路、肠段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和标本取出。结肠直肠微创外科的进步显著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提升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和手术的整体安全性。这种进步的背后,是对手术过程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手术的规范化、同质化的执行。在未来,继续推动手术技术和理念的革新,将不断提升结肠直肠微创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需外科医生对手术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
    赵鑫, 高鹏, 陈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376-38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2
    摘要240)   HTML4)    PDF(pc) (876KB)(81)    收藏

    近年来,以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成为外科治疗发展的新趋势。机器人手术具有精准、微创、美观等优势,在乳腺外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文献,综述了近年来机器人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包括技术的发展、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等,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膈肌解剖异常类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嵇振岭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296-29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04
    摘要184)   HTML2)    PDF(pc) (3148KB)(79)    收藏

    因膈肌解剖异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旁疝、膈疝、膈肌缺如和膈膨升。膈肌的良、恶性肿瘤不在此讨论范围。由于对这类疾病认识不足,影像学检查应用不当,临床诊断常常混淆。本文拟结合国外文献和笔者的经验,提出“膈肌解剖异常类疾病”的概念。目的是对这类疾病进行归纳汇总,并对这类疾病的处理进行概要的描述,从而有利于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处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早期直肠癌器官保留的研究进展
    宋子甲, 赵任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211-216.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05
    摘要209)   HTML1)    PDF(pc) (860KB)(75)    收藏

    探讨早期直肠癌器官保留策略的研究进展。尽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标准治疗方法,但由于其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关注转向器官保留策略。讨论早期直肠癌的精确分期方法,并针对cT1N0M0和cT2N0M0病人提出具体的器官保留方案。另外,对于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病人,免疫疗法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总结当前研究成果,为临床医师在治疗早期直肠癌时提供有关器官保留的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中国疝修补技术30年的演变和进展
    唐健雄, 孟云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279-28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01
    摘要206)   HTML7)    PDF(pc) (924KB)(69)    收藏

    本文概述疝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沿革。“无张力修补”概念的引入使得疝外科有了里程碑式飞跃,“腹壁功能”概念的建立则推动了疝外科的发展。介绍疝修补技术在我国的引入和推广,重点讨论中国疝外科修补技术的发展阶段,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以及微创技术在疝修补中的应用和发展。指出应按腹壁疝的分型来选择手术方式以及腹壁重建的3R[修补(repair),组织结构重建(reconstruction),结构重塑和功能修复(restoration)]原则。还探讨材料科学的进展和日间手术模式的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结肠直肠癌肿瘤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贾文清, 张弢, 赵任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264-26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14
    摘要324)   HTML6)    PDF(pc) (988KB)(68)    收藏

    结肠直肠癌(CRC)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3、但死亡率排名第2的恶性肿瘤。肿瘤疫苗是一种新型免疫治疗方式,向机体递呈肿瘤抗原,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形成长期免疫记忆。本文综述不同类型CRC疫苗近5年代表性临床/基础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
    陈双, 黄恩民, 周太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4): 292-29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4.03
    摘要214)   HTML2)    PDF(pc) (990KB)(61)    收藏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3%。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360°的Nissen折叠术、270°的Toupet折叠术和180°的Dor折叠术。虽然Nissen术在远期效果上优于其他方法,但其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高。在选择手术时,需要根据食管动力学检查和pH值进行个体化决策。手术不仅要修复解剖结构,还需恢复功能,包括恢复腹段食管长度和膈肌脚与脊柱的斜度。重建胃食管阀瓣和膈食管筋膜有助于优化手术效果并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考虑到GERD涉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变化,个体化治疗是改善症状和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双磷酸盐和其他骨调节剂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ASCO-OH(CCO)指南更新》解读
    陆裕杰, 朱思吉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405-40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7
    摘要191)   HTML1)    PDF(pc) (946KB)(57)    收藏

    骨调节剂(BMA)目前主要包括双膦酸盐(BP)和地舒单抗,可减少乳腺癌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相关事件。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于2022年1月在线刊发了2022版《双磷酸盐和其他骨调节剂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ASCO-OH(CCO)指南更新》。新版指南提示应与所有有指征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绝经后早期乳腺癌病人,讨论BP辅助治疗。唑来膦酸、氯膦酸盐、伊班膦酸均为推荐药物,建议BP持续时长为2~3年。ABCSG-18与D-CARE研究的结果不一致,且缺乏直接比较地舒单抗与BP作为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研究数据,因此不建议使用地舒单抗用于辅助治疗。总之,BP在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地位被进一步肯定,而地舒单抗的价值仍未明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隐匿性胰胆反流的胆胰管汇合部解剖模拟分析:基于Fluent研究
    吕贝宁, 侯念宗, 项雨凯, 达选博, 杨玉龙, 田伏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426-43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10
    摘要142)   HTML1)    PDF(pc) (3927KB)(56)    收藏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结合有限元法对胆胰管汇合部解剖结构进行2D数值模拟,分析胆胰壶腹隔膜、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方向和形状对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 OPBR)的影响。方法:利用网上资料获得胆胰管汇合部解剖结构数据。通过计算流体力学Fluent 2020R2软件2D重建。将胆胰管汇合部按以下条件绘制出不同模型:胆胰壶腹隔膜(有/无)、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方向(偏向胆管/居中/偏向胰管),共6组模型,分析引起OPBR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胆胰管汇合部解剖结构正常情况下,即壶腹隔膜存在,无论十二指肠乳头形状和开口方向如何改变,均未见胰胆反流。当壶腹隔膜缺失导致共同通道>5 mm,十二指肠乳头偏向胆管侧时,胰液少量反流进入胆管下端;当壶腹隔膜缺失导致共同通道>5 mm,十二指肠乳头居中时,反流进入胆管内的胰液流速、流量增大,反流程度维持在胆管下端;当壶腹隔膜缺失导致共同通道>5 mm,十二指肠乳头偏向胰管侧时,胰胆反流程度更严重,胆管全程可见胰液反流。在此反流模型基础上缩短胆胰管共同通道长度,扩大流出道开口后,胰胆反流现象消失。结论:基于Fluent研究发现,壶腹隔膜、十二指肠乳头等解剖结构与OPBR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缩短胆胰管共同通道长度、扩大流出道开口可终止胰胆反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标准化操作、质量控制与疗效评价
    姚宏伟, 魏鹏宇, 高加勒, 张忠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3): 187-19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3.01
    摘要278)   HTML11)    PDF(pc) (838KB)(50)    收藏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腹腔镜已成为我国结肠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技术仍在持续优化和改进,其关键技术主要围绕以下3方面:①完整的手术切除范围;②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③安全的消化道重建。重视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的标准化操作,推动手术的规范化开展,形成科学的手术评价体系,做好手术疗效评估,并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我国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手术规范化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褚玉丹, 孙海东, 崔冉, 郑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 29 (05): 414-42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4.05.09
    摘要115)   HTML2)    PDF(pc) (2646KB)(44)    收藏

    目的:建立基于双硫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评分模型并探索LncRNA-SNHG4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方法:首先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胃癌中双硫死亡基因的多组学特征,进一步筛选双硫死亡相关的LncRNA(DRLncs),构建双硫死亡相关基因风险评估(DRG-RS)模型,预测胃癌病人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高、低风险组之间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通过CCK-8实验和迁移实验检测证实LncRNA-SNHG4促进胃癌细胞的恶性表型。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LncRNA-SNHG4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成功构建包含8种DRLncs的DRG-RS,其预测胃癌病人OS的表现良好。DRG-RS模型与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胃癌病人临床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之间显著相关。LncRNA-SNHG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LncRNA-SNHG4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激活胃癌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RG-RS模型可对胃癌预后进行分层,且与胃癌病人的恶性特征和化疗疗效密切相关。LncRNA-SNHG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且LncRNA-SNHG4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在胃癌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