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解读及瑞金实践
    严超, 陆晟, 燕敏,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4): 326-35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0
    摘要1518)   HTML35)    PDF(pc) (4954KB)(4322)    收藏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一直是日本乃至全球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临床意义重大。2023年1月发表的英文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诊疗方法,包括手术、内镜切除、化疗、随访等;第二部分为临床问题,包括对临床热点问题的建议和解释。本文将对该版指南进行中文解读,并对我院胃癌诊治的临床实践作简要介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2022版《中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解读
    许波进, 彭文芳, 黄珊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6): 512-51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6.05
    摘要1387)   HTML10)    PDF(pc) (889KB)(3846)    收藏

    《中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2022版)(以下简称“指南”)于2022年8月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正式发表。指南在2007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共分为15个部分,内容更为详尽,涵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治疗以及特殊类型甲状腺毒症的管理。新版指南提出107项推荐意见,其证据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版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师和相关医疗人员在甲状腺毒症诊疗中提供全面、可靠的指导建议。本文旨在提炼其核心观点和推荐策略,以便临床医师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这些最新的指导原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解读:胆道系统肿瘤的更新及进展
    罗方秀, 马乾宸, 袁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2): 124-13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2.08
    摘要1064)   HTML22)    PDF(pc) (3365KB)(2890)    收藏

    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胆道系统肿瘤更新后总体改变不多。在良性肿瘤及癌前病变部分,将胆管上皮内瘤变的3级分类系统改为高级别与低级别两个级别。同时新增胆囊与胆管导管乳头状肿瘤伴相关浸润性癌。肝内胆管肿瘤分类中,新增胆管腺瘤和胆管腺纤维瘤。这两类疾病在以往版本,常在与胆管癌鉴别诊断中提到。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的肝内胆管癌分为小胆管亚型和大胆管亚型,并不再推荐使用胆管细胞癌和细胆管细胞癌的名称。肝外胆管癌首次列为单独部分,除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外,还包括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和未分化癌。另外,新版分类中增加了不少分子病理学相关的内容,为肿瘤的精准分类及诊断提供了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肝细胞癌外科治疗进展
    黄纪伟, 邱国腾, 曾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 (02): 113-11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2.02.005
    摘要276)   HTML2)    PDF(pc) (554KB)(257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中国ERCP的发展及展望
    李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4): 279-28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1
    摘要1012)   HTML17)    PDF(pc) (838KB)(1803)    收藏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一种介入性内镜技术,在内镜和X线成像的引导下对胆胰疾病进行诊治。20世纪70年代始,中国开始引进ERCP技术。90年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改进,ERCP在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展ERCP。2000年后,中国的ERCP技术和设备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许多大型医院开始设立ERCP中心。同时,学术交流和培训也促进了ERCP技术的教学和实践,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近年来,中国的ERCP水平不断提高,且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迭代。目前,ERCP已经成为中国内镜领域重要的技术之一,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ERCP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医学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改进以及几代ERCP专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在腹膜后肉瘤治疗中的价值
    王征, 包慈航, 蒋国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 (06): 506-51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2.06.05
    摘要449)   HTML14)    PDF(pc) (826KB)(1594)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甲状腺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李佳敏, 康杰, 伍波, 樊友本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3): 273-277.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3.016
    摘要335)   HTML9)    PDF(pc) (817KB)(1086)    收藏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基于人们对美容和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加之能量设备和机器人在医学领域不断发展,使外科医师推出疼痛少、美容效果好、精细化和高难度的微创术式。甲状腺手术在原有基础上,衍生出腔镜辅助的甲状腺切除术以及多途径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还有热消融、化学消融以及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现况
    林庭伃 综述, 赵艳娜, 费健 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5): 477-48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5.14
    摘要254)   HTML4)    PDF(pc) (865KB)(869)    收藏

    热消融是一项发展迅速的微创治疗技术,包含激光消融、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其应用于肝细胞癌和肾细胞腺癌等恶性疾病的治疗已获得显著性成功。近年来,该技术已逐渐被引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热消融运用于PTMC的治疗有效且安全,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否作为一线治疗仍有许多争议。目前,陆续有指南和共识提出热消融治疗PTMC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临床上也相继有许多PTMC热消融治疗后的相关随访报道。本文就热消融技术治疗PTMC的原理、适应证与禁忌证、有效性及安全性、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等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胆囊结石病理生理进展分期和个性化诊治
    郑亚民, 顾利国, 许臣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2): 94-9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2.02
    摘要587)   HTML10)    PDF(pc) (799KB)(656)    收藏

    胆囊结石(gallbladder stone, GS)是常见病、多发病。病人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发生梗阻会引起急性胆囊炎。GS继发梗阻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和胆囊癌等后果严重。世界各地专业组织发布过多个指南和共识,促进了GS的规范诊治,但仍存在许多争议问题。当前临床缺乏大样本全病程的相关研究,忽视GS的预防和早诊早治,造成个性化诊治不足。为了更好地开展预防、选择诊治方法、判断预后和随访,笔者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将GS病程发展分为4期。①成石期;②无症状无梗阻期;③炎症感染期,包括梗阻炎症、化脓坏疽和穿孔脓肿3个阶段;④继发病变期,包括胆囊形态及功能异常阶段、结石移位阶段、继发胆囊癌阶段。依据病理生理的分期,有利于在规范基础上的个性化诊治,使病人获益更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右半结肠癌CME/D3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内侧界的争议
    孙跃明, 张冬生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3): 202-207.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3.005
    摘要629)   HTML7)    PDF(pc) (929KB)(619)    收藏

    根治性外科手术是结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措施。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entery excision, CME)/D3淋巴结清扫术的发展应用,推动结肠癌手术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右半结肠癌手术相对复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涉及的问题包括淋巴结清扫范围、肠管切除范围、肠管重建方式等。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是当前争议的焦点之一。肠系膜上静脉左侧通常被认为是右半结肠癌CME/D3清扫的内侧界。然而,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部分学者认为应当以肠系膜上动脉左侧为清扫的内侧界。该观点更符合CME的原则,且能做到彻底的淋巴结清扫,但其临床意义仍需深入研究论证。本文针对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内侧界的选择展开讨论,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外泌体在胃癌中的研究展望
    范清泉, 宋晓玲, 顾钧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2): 177-180.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2.17
    摘要383)   HTML2)    PDF(pc) (927KB)(616)    收藏

    外泌体是直径4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我国胃癌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外泌体内含物以多种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肿瘤的微环境。外泌体可在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作为早期的无创生物学标志物,也展现出药物运载体的潜能。本文综述近年来外泌体在胃癌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中国胃癌围术期综合治疗概述与展望
    刘文韬, 刘福坤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1): 36-4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6
    摘要483)   HTML11)    PDF(pc) (860KB)(606)    收藏

    我国胃癌病人在就诊时多数已处于中晚期,整体预后较差。胃癌病人在手术前后及术中采取围术期放疗、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方法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我国围术期综合治疗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近年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制定共识与指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随着综合治疗新技术新方案的涌现和发展,胃癌围术期综合治疗和转化治疗必将很大程度地提高我国胃癌病人生存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共识和争议
    刘杰, 先柯瑶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6): 507-511.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6.04
    摘要207)   HTML4)    PDF(pc) (765KB)(588)    收藏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手术、131I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抑制是其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TSH抑制治疗在DTC病人术后管理中发挥重要价值,具有降低复发风险、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长期生存的作用。同时,过度的TSH抑制可增加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目前对于各类病人血清TSH的抑制目标仍存在争议。在临床实践中,应权衡TSH抑制带来的收益及潜在风险,结合病人随访期间的动态评估,个体化制定血清TSH的目标范围。本文就DTC病人术后TSH抑制强度、效益与风险以及目前存在的争议进行阐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创手术治疗现状
    艾克拜尔·艾力, 玉素江·图荪托合提,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3): 208-21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3.006
    摘要221)   HTML6)    PDF(pc) (865KB)(573)    收藏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GERD的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因对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GERD的标准外科治疗方法,因其术后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近年出现了多种新的替代微创手术方式,有望为GERD病人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外科微创手术方式包括磁性括约肌增强术、减重手术以及食管下括约肌电刺激疗法。内镜微创手术方式包括经口无创胃底折叠术、Stretta射频消融术以及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本文主要阐述GERD的微创手术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影像组学在胃癌诊断中的新进展
    张欢, 陈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1): 42-4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1.07
    摘要790)   HTML7)    PDF(pc) (826KB)(546)    收藏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影像组学这一定量化图像分析工具蓬勃发展。目前影像组学已应用于胃癌诊疗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聚焦于影像组学在胃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从鉴别诊断、分期和组织病理学标志物检测的角度进行详述,以揭示影像组学在胃癌的精准医疗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腹膜后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王坚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 (06): 500-505.   DOI: 10.16139/j.1007-9610.2022.06.04
    摘要463)   HTML14)    PDF(pc) (645KB)(541)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乳腺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的现状及未来之路——华西医院经验分享
    谢妍妍, 吕青, 杜正贵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 (05): 396-40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2.05.004
    摘要641)   HTML24)    PDF(pc) (1483KB)(528)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用于直肠癌吻合口复发的再手术
    潘林锋, 徐玺谟, 巴突尔·艾克木, 邓漾, 张森, 秦伟, 殳舵获, 蔡正昊, 宋海勤, 杨晓, 钟昊, 胡延岩, 李健文, 冯波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2): 132-138.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2.09
    摘要275)   HTML2)    PDF(pc) (10174KB)(515)    收藏

    目的:探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aTME)在直肠癌吻合口复发再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瑞金医院收治的5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行腹腔镜辅助TaTME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围术期情况、病理检查结果和近期随访。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手术时间(206.00±19.49)min,无术中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遭遇错误间隙。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1例。所有病人的切除标本均完整,无环周切缘阳性和远切缘阳性。中位随访(15.20±2.39)个月。1例病人出现排便功能障碍,无肿瘤复发、转移及肿瘤相关性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再手术病人,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近期随访满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肝内胆管癌转化治疗现状与展望
    方诚, 夏勇, 王葵, 沈锋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 27 (02): 107-11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2.02.004
    摘要332)   HTML7)    PDF(pc) (585KB)(505)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从胆胰管汇合部疾病分析认识胆石病的内镜治疗
    张诚, 杨玉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2): 119-123.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2.07
    摘要436)   HTML6)    PDF(pc) (852KB)(485)    收藏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传统治疗以开腹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取石手术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内镜技术已广泛用于胆石病的治疗,但胆漏、结石复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并发症仍困扰着肝胆外科医师。胆胰管汇合部是指胆总管末端、主胰管开口及十二指肠乳头之间的区域,其中Oddi括约肌控制着胆汁及胰液的排泄。该部位的疾病会影响胆汁及胰液的流速及流向,不仅会导致胆胰疾病,而且与胆石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