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4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4-09-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大家治学
    从晚明《葡汉词典》看中西词汇的接触
    姚小平
    2014 (09):  1-1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1
    摘要 ( 394 )   PDF(2412KB) ( 99 )  
    编写于16世纪末叶的《葡汉词典》(Dicionário Português-Chinês)是已知最早的欧汉双语词典稿本,载有近代葡汉两种语言文字的珍贵史料。近代中西词汇的大规模接触便始于此。早期西洋人学习汉语的努力、中国人把握西方语言的尝试、欧汉双语词典编纂的起步,以及中西文化、经济、技术接触之始的景象等,都可从这部词典中约略窥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语言学专栏
    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
    文旭
    2014 (09):  11-1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2
    摘要 ( 1638 )   PDF(1163KB) ( 394 )  
    政治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与语言密切相关。政治话语中充满着大量的政治隐喻,而政治隐喻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政治话语、政治隐喻以及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的研究,洞察人们在谈论政治时是如何思考和言说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治隐喻中的意识形态
    贺梦依
    2014 (09):  17-2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3
    摘要 ( 536 )   PDF(1178KB) ( 129 )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为观察视角,选取中美两国政要互访期间在六所重点大学的演讲为语料进行研究,以揭示政治隐喻背后暗含的意识形态。统计数据显示在中美两国政要的演讲中,其隐喻的类型多达21种,可见政治隐喻的丰富和多样性。总体而言,汉语中概念隐喻更具普遍性。文章同时对中、美各方前五种隐喻以及中美独有的隐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和探讨,发现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约定性。另外,文章借助统计软件包SPSS16.0对中美政要运用的隐喻频率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和讨论。在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上,研究表明概念隐喻具有意识形态建构功能,而意识形态制约着概念隐喻的生成和运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法转喻的跨语言研究探析
    吴淑琼, 张绍全
    2014 (09):  24-2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4
    摘要 ( 383 )   PDF(838KB) ( 184 )  
    国内外跨语言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视角多维。语法转喻是近年来概念转喻研究的新趋向,它为跨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本文首先论述了语法转喻跨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基于过往的主要研究成果,沿着词法和句法两大脉络,探讨了语法转喻跨语言研究的范围,并勾勒了对比研究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喻认知运作机制中的概念突显
    黄曙光
    2014 (09):  30-3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5
    摘要 ( 287 )   PDF(1330KB) ( 84 )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概念现象,是一个概念实体(源域)为另一概念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概念实体的突显。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说明了话题性和后续话语中的回指代词可以作为确定是源域内的源义概念突显还是目标域内的目标义概念突显的理据,指出代词回指的先行语就是概念突显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喻的“两只眼”——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之融合与互补
    王容花
    2014 (09):  36-4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6
    摘要 ( 410 )   PDF(847KB) ( 103 )  
    隐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通向人类思维的窗口,体现于语言、手势、图片等多种模态。本文简要回顾了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基本理论思路和框架,分析了两者在概念功能及形成机制上的融合,在体现形式上的互补以及语法隐喻作为概念隐喻的内驱力。发现隐喻的“两只眼”——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的这些融合与互补对经验的解释和意义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教育政策专栏(特约主持人:沈骑)
    美国语言冲突的制度化考察
    潘月洲, 沈骑
    2014 (09):  42-4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7
    摘要 ( 443 )   PDF(1095KB) ( 68 )  
    语言冲突产生于语言利益的差异与对立。美国语言冲突的原因在于主导群体利用语言政策作为同化其他族裔、攫取物质利益和维持其优势地位的工具,作为族群竞争的代理和社会控制的机制。文章在介绍制度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斯科特的基于回报递增、基于承诺递增和基于日益客观化等三项制度化框架,分析美国语言冲突的制度化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常春藤高校外语类专业及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李欣然, 赵蓉晖
    2014 (09):  48-5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8
    摘要 ( 307 )   PDF(929KB) ( 102 )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国际化高端外语人才是提升我国国家外语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国内外语专业教育存在专业设置同质化、课程体系千人一面,且学科定位模糊等现状,亟待改革创新。本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美国常春藤高校外语类专业的专业设置特点及课程设置内涵,发现美国高校外语类专业在教学组织机构、课程模式、学习方式上都体现出多样性,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强调人文传统与跨学科特色。这些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新时期中国外语专业教育改革,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美国外语教育政策演进特征及策略走向
    邹一戈, 冯增俊
    2014 (09):  53-5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9
    摘要 ( 342 )   PDF(1170KB) ( 170 )  
    外语教育政策是美国语言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从实用为本到国家利益至上的调整;从政治型外语向经济型外语的转型;从国家安全战略到参与国际竞争嬗变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颁布并实施的一系列外语教育政策为其它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蓝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美国现有的外语教育政策出发,评介当代美国外语教育政策执行效果并探讨其未来策略走向,对我国的外语教育发展战略将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当前译学研究视野下的本雅明翻译观思考
    高乾钟, 守满
    2014 (09):  58-6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10
    摘要 ( 352 )   PDF(890KB) ( 126 )  
    本文着眼于本雅明翻译思想中可译性、翻译的本质和译者主体性三大论题,将其置入当前译学研究视野中加以阐发,发掘其对于当前译学研究的价值。本雅明从本体论的角度阐明翻译是一种对象间的呈现关系,将可译性视为原作固有的特质,把可译性问题从无休止的认识论的争论中解脱出来。同时,他重视原作的原创性和作者的地位,将译者从对原作和作者的屈从地位中解放,赋予他以补充和完善原作的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理论与批评
    湘·杜瓦——异族舞女的主体性建构
    吕晓菲
    2014 (09):  63-6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11
    摘要 ( 526 )   PDF(1330KB) ( 129 )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缪斯”——湘·杜瓦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失声”,饱受审美中心主义者的认知暴力和霸权话语的操控,从而导致主体性的沦落。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黑色维纳斯》挖掘了湘这一被迫沉默的边缘女性形象,并赋予她话语权,解析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卡特对施加在她身上的殖民主义审美话语体系进行批判,重构了湘的主体身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卡特的“布里斯托三部曲”与拼贴叙事策略
    吴颉
    2014 (09):  69-7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12
    摘要 ( 467 )   PDF(1033KB) ( 119 )  
    文章尝试从叙事学视角分析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布里斯托三部曲”中对拼贴叙事策略的精湛运用及其效果。分析从三方面展开:真实抑或虚构、超现实主义的视觉和超现实主义中女性形象的现实主义再现。研究发现,拼贴叙事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再现方式,虚实界限不再,用超现实主义的视觉来看待这个世界,然而“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再现却始终无法脱离传统的女性原型和父权制编造的女性神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
    《视觉叙事阅读》述评
    谢妮妮
    2014 (09):  74-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13
    摘要 ( 284 )   PDF(488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