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3, Vol. 23 ›› Issue (5): 157-166.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5.016
出版日期:
2023-10-28
发布日期:
2023-11-16
作者简介:
娄宝翠,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电子邮箱:基金资助:
Online:
2023-10-28
Published:
2023-11-16
摘要:
本研究基于《孟子》英译本语料库,运用层次聚类和多维分析等量化方法,对不同英译本文体特征的趋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典籍复译的潜在因素。研究发现,体裁方面,大部分译本与非文学性的大众读物体裁聚为一类;语体方面,译本总体上呈现出交互劝导型特征,但由于译文受源文本及译者个体差异影响较大,个别章节出现语体变异;风格方面,译本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劝导型和抽象型维度,语言特征差异项分析能够验证体裁特征和文体特征的分析结果。本研究为典籍翻译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视域,对中国思想和中国文化的外译具有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
娄宝翠, 赵东阳. 基于语料库的《孟子》英译本文体特征多维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57-166.
LOU Baocui, ZHAO Dongyang. Stylistic Features of Six Full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Mencius: A Corpus-Based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3, 23(5): 157-166.
表1
译本信息
序号 | 译名 | 译者 | 国籍 | 出版社(出版年份) |
---|---|---|---|---|
1 | The Works of Mencius | James Legge (詹姆斯·理雅各) | 英国 | New York: Dove Publications, Inc., 1970. |
2 | Mencius | D. C. Lau (刘殿爵) | 中国 |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0. |
3 | Mencius | David Hinton (大卫·辛顿) | 美国 | New York: Counterpoint, 1998. |
4 | Mencius | 赵甄陶等 | 中国 |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 |
5 | Mencius (Translations from the Asian Classics) | Irene Bloom (艾琳·布鲁姆) | 美国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6 | Meng Ke’s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 罗志野 | 中国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8] | Sardinha, T. & M. Pinto. 2014.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25 Years on[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
[9] | 蔡新乐. 2019. 内充实才有“形色”:孟子“践形”语内语际译解的中庸之道释义[J]. 上海翻译(2): 27-32. |
[10] | 胡扬. 2020. 语篇连接词的连接性及其在广义论证中的作用(英文)[J]. 逻辑学研究(3): 82-105. |
[11] | 季红琴. 2016. 基于读者接受的《孟子》英译与传播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
[12] | 姜峰. 2020. 基于多维分析的学术语篇语体特征的历时考察[J]. 外语教学与研究(5): 663-673. |
[13] | 金学勤. 2010. 通俗简练瑕不掩瑜——评戴维·亨顿的《论语》和《孟子》英译[J]. 孔子研究(5): 117-123. |
[14] | 鞠玉梅. 2018. 基于语料库的《论语》英译文语篇连接词使用对比研究[J]. 外国语文研究(1): 59-72. |
[15] | 李学勤. 1999. 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6] | 廖福涛. 2012. 英语系动词语法化现象研究[J]. 外语学刊(1): 35-37. |
[17] | 刘单平. 2011. 《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
[18] | 刘连娣. 2021.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试配对讨论话轮转换行为实证研究[J]. 外语学刊(3): 58-64. |
[19] | 罗志野. 2017. 《诗经》《论语》《孟子》英译[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 | 欧亚美、 刘正光. 2021. 英汉时间性与语法标记的关联模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1): 16-28. |
[21] | 庞双子. 2020. 翻译文本的语体特征——多维度语料库考察[J]. 上海翻译(6): 29-34. |
[22] | 童庆炳. 2008. 童庆炳谈文体创造[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
[23] | 王汶成. 2016. 论作为“劝导”的文学言语行为[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37-42. |
[24] | 谢韶亮. 2021. 中国学生英语议论文的多维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 111-119. |
[25] | 谢群、 马媛媛. 2021. 中外博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多维度对比分析[J]. 外语学刊(4): 39-44. |
[26] | 杨枫. 2021.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 2. |
[27] | 易明华. 2013. 分隔性后置定语的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3): 5-7. |
[28] | 于培文. 2016. 英语世界的《四书》英译研究——基于EBOSCO和JESTOR数据库的期刊论文调查[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158-166. |
[29] | 赵朝永. 2019.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英文全译本域变异多维分析[J]. 翻译研究与教学(1): 83-94. |
[1] | Biber, D. 1984. A Model of Textual Relations within the Written and Spoken Modes[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2] |
Biber, D. 1989. A typology of English texts[J]. Linguistics 27(1): 3-43.
doi: 10.1515/ling.1989.27.1.3 URL |
[3] | Bloom, I. 2009. Mencius (Translations from the Asian Classic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4] | Hinton, D. 1998. Mencius[M]. New York: Counterpoint. |
[5] | Ji, M. 2017.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al Chinese genre system[A]. In M. Ji, L. Hareide, D. Li & M. Oakes (eds.). Corpus Methodologies Explained: 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C].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53-102. |
[6] | Lau, D. C. 1970. Mencius[M]. London: Penguin Books. |
[30] | 赵甄陶、张文庭、周定之. 1999. 孟子(大中华文库)[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
[7] | Legge, J. 1970. The Works of Mencius[M]. 1970.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
[1] | 张保国. 知识翻译学的要素关系与跨国史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23-32. |
[2] | 陈法春. 国家形象意识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几个选词[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7-15. |
[3] | 夏洋, 李文梅. 近20年国际学业情绪研究主题动态演化路径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94-102. |
[4] | 周红民. 诗性换喻及其翻译的认知性探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67-175. |
[5] | 潘艳艳. “国家翻译”与“国家翻译实践”辨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48-156. |
[6] | 刘满芸. 论知识的语际旅行、变迁与超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89-96. |
[7] | 杨丽, 王溪淙. 20世纪初西方红色文学经典在上海的译介和出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81-88. |
[8] | 杨明明. 走向辩证整合之路——吴元迈先生的文艺思想及其历史贡献[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74-80. |
[9] | 湛军. 新文科背景下商务英语建设:关键问题与发展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45-53. |
[10] | 肖华锋.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国际知识传播[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14-24. |
[11] | 李文婷. “自由”一词在晚清时期的知识建构与流通[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33-42. |
[12] | 蒋庆胜, 吴赟. 国家翻译能力刍议:言语行为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51-58. |
[13] | 龚茁. 新中国宪法国家翻译实践——从外文出版社宪法单行本出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59-65. |
[14] | 霍跃红, 蒋瑞函. 外交话语中的民俗语言英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75-82. |
[15] | 李寐竹, 胡安江. 文本的旅行、回归与重生——《四世同堂》回译的本质与价值[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83-8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