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2): 35-44.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2.003
出版日期:
2024-04-28
发布日期:
2024-04-28
作者简介:
胡波,博士,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翻译、翻译史。电子邮箱:huboguanhu@126.com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4-28
Published:
2024-04-28
摘要:
从知识翻译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瞿同祖自译《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的知识建构行为。瞿同祖的自译行为本质上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中的双层知识建构。以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总结瞿同祖在知识翻译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的策略,包括普遍性知识的复制和地方性知识的嵌入,后者进一步划分为直接性嵌入与描述性嵌入。地方性知识的翻译也是译者将一些源语语境中的“隐性知识”在目的语语境中凸显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瞿同祖的自译本不仅对于法律史学术研究有参考价值,对于知识交流和传播、知识翻译学理论话语建构、传统法律术语翻译批评以及知识翻译实践都有启示意义。
中图分类号:
胡波. 瞿同祖自译《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的知识建构——知识翻译学的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35-44.
HU Bo.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Qu Tongzu’s Self-translation of His Monograph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A Cas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knowletology[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2): 35-44.
[1] | Bodde D. 1963. Basic concepts of Chinese law: The genesis and evolution of legal thought in traditional China[J].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5): 375-398. |
[2] | Bodde D. & C. Morris. 1967. Law in Imperial China[M]. Cambridge &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3] | Buxbaum D. 1962.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by T’Ung-T’su Ch’ü[J].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 372-373. |
[4] | Celarent B. 2010.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by Qu Tongzu [T’ung-Tsu Ch’u][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3):1046-1052. |
[5] | Freedman M. 1962.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by T’ung-tsu Ch’u[J]. Pacific Affairs (4): 391-392. |
[6] | Garner B. 2009. Black’s Law Dictionary (Ninth Edition)[Z]. U.S.: West Publishing Co.. |
[7] | Rickett W. 1963.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2): 463-465. |
[8] | T’ung-Tsu C. 2011.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trans. by T’ung-Tsu Ch’u)[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
[9] | Twitchett D. 1962. T’ung-Tsu Ch’Ü: 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J].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2):394-395. |
[10] | 常安. 2003. 对一例学术史个案的考察——兼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范式突破及启示[J]. 法治论丛(2):79-84. |
[11] | D·布迪、 C·莫里斯. 1995. 中华帝国的法律[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2] | 邓正来、 黄琳. 2009. 走向世界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J]. 对外传播(1):59-61. |
[13] | 范禹. 2019. 儒家“礼”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39-42. |
[14] | 高潮、 马建石. 1989. 中国古代法学辞典[Z].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
[15] | 格尔茨. 1999. 文化的解释(韩莉译)[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
[16] | 韩玉林、 赵国斌. 1983. 略论中华法系特点及其形成和消亡的途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59-64,76. |
[17] | 怀效锋. 1998. 中华传世法典:大明律[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
[18] | 卡尔·波普尔. 1999.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二卷)(郑一明等译)[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 | 梁治平. 1994. 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 | 刘青. 2015. 中国术语学概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1] | 马若斐. 2013. 传统中国法的精神(陈煜译)[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22] | 倪延年. 1999. 知识传播学[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3] | 瞿同祖. 2010.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4] | 瞿同祖、 赵利栋. 2007. 为学贵在勤奋与一丝不苟——瞿同祖先生访谈录[J]. 近代史研究(4):147-157. |
[25] | 苏力. 2008. 在学术史中重读瞿同祖先生[J]. 法学(12):85-92. |
[26] | 苏亦工. 1996. 当代美国的中国法研究[J]. 中外法学(5):69-73. |
[27] | 王健. 1998. 瞿同祖与法律社会史研究——瞿同祖先生访谈录[J]. 中外法学(4):13-20. |
[28] | 严程极、 杨枫.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渊源[J]. 上海翻译(6):39-43. |
[29] | 杨枫. 2021a.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2,27. |
[30] | 杨枫. 2021b. 翻译是文化还是知识?[J]. 当代外语研究(6):2,36. |
[31] | 杨振洪. 1997. 论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条件[J]. 法学研究(4):147-151. |
[32] | 尤陈俊. 2019. 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及其反思——基于明清诉讼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3):190-208. |
[33] |
张生祥. 2022. 基于知识翻译学的翻译研究与知识转化[J]. 当代外语研究(2):58-6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6 |
[3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 | 姜筠. 吴宓及《学衡》对西方汉学的翻译: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40-48. |
[2] | 田华, 刘迎春. 《图像中国建筑史》“斗栱”系列术语英译知识再生产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49-58. |
[3] | 马明蓉. “位育”观:知识翻译学考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59-68. |
[4] | 王晶. 翻译与学科发展理论模型——基于知识翻译学的中国学科翻译史研究框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20-29. |
[5] | 周福娟. 汪榕培典籍英译的知识翻译学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9-45. |
[6] | 徐玉凤.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齐民要术》的数字英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46-53. |
[7] | 李亚峰, 高圣兵. 应用翻译研究:基于翻译群体的知识再生产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0-38. |
[8] | 王寅. 知识翻译学之体认解读(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6-22. |
[9] | 张保国. 知识翻译学的要素关系与跨国史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23-32. |
[10] | 卢冬丽, 李慧慧. 翻译学知识的话语复现与重构——以《翻译论》的学术日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33-42. |
[11] | 殷海红. 从“学术”到“学术翻译”概念考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06-112. |
[12] | 杨永林. 知识翻译学新范式:怎么看、如何用、盼什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6-28. |
[13] | 陈传显, 张宇. 知识:翻译研究的意义之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29-36. |
[14] | 仲文明, 施晨旭. 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的知识翻译学阐释——以OR译名“运筹学”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37-44. |
[15] | 张法连, 崔璨.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法律翻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25-3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