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3): 54-65.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3.006
出版日期:
2024-06-28
发布日期:
2024-07-01
作者简介:
李正栓,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英语教学。电子邮箱:zhengshuanli@126.com;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6-28
Published:
2024-07-01
摘要:
藏族格言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丰富的知识阐发深刻的哲理思想。藏族格言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化知识、宗教文化知识及社会文化知识等,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外译的不断推进和发展,藏族格言诗的英译受到学者们的多元关注。以知识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真、善、美”的翻译标准探讨和研究译者在藏族格言诗英译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选择,探讨藏族格言诗英译的中和翻译,以便更好地将“地方性知识”转化为“世界性知识”,使民族典籍的翻译更为真实、严谨、丰富,为民族典籍走向世界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绵薄之力。
中图分类号:
李正栓, 苗爽. 藏族格言诗的中和翻译实践[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54-65.
LI Zhengshuan, MIAO Shuang. Balanced-harmonious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Tibetan Gnomic Verse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3): 54-65.
[1] |
蓝红军. 2022.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J]. 当代外语研究(2):34-44,1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4 |
[2] | 李正栓. 2013. 藏族格言诗英译[M]. 长春: 长春人民出版社. |
[3] | 李正栓. 2021. 藏族四大格言诗(藏汉英)[M]. 蒙哥马利: 美国南方出版社. |
[4] | 刘军平. 2024. 知识翻译学的理论命题探究[J]. 中国翻译(1):16-26. |
[5] |
孟祥春. 2022. “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J]. 当代外语研究(3):55-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7 |
[6] |
覃江华. 2022. 翻译与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知识翻译学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1):60-7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4 |
[7] | 杨枫、 李思伊. 2024. 真善美:作为方法论的中和翻译[J]. 中国翻译(1):9-15 |
[8] | 杨枫. 2021a.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2,27. |
[9] | 杨枫. 2021b. 翻译是文化还是知识[J]. 当代外语研究(6):2,36. |
[10] | 杨枫. 2023a. 知识翻译学论纲[J]. 当代外语研究(4):1-2. |
[11] | 杨枫. 2023b. 翻译在知识之间人在知识之上——写在《知识翻译学宣言》发表2周年之际[J]. 当代外语研究(5):1-2. |
[12] |
岳峰、 陈泽予. 2022. 从知识翻译学的真、善、美标准谈知识翻译学的英语译名[J]. 当代外语研究 (3):65-7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8 |
[13] | 赵长江. 2013. 藏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杰出译作——评李正栓教授《藏族格言诗英译》[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2. |
[14] | 朱熹. 1983. 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
[1] | 肖华锋, 黄钰钦.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19-28. |
[2] | 杨涛, 梁真惠.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中国传播学翻译史:反思与展望[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29-42. |
[3] | 杨锦瑜, 徐艳利. 余光中的中和翻译观——以《理想丈夫》翻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66-73. |
[4] | 陈婕. 中和翻译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74-82. |
[5] | 胡波. 瞿同祖自译《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的知识建构——知识翻译学的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35-44. |
[6] | 姜筠. 吴宓及《学衡》对西方汉学的翻译: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40-48. |
[7] | 田华, 刘迎春. 《图像中国建筑史》“斗栱”系列术语英译知识再生产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49-58. |
[8] | 马明蓉. “位育”观:知识翻译学考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59-68. |
[9] | 王晶. 翻译与学科发展理论模型——基于知识翻译学的中国学科翻译史研究框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20-29. |
[10] | 周福娟. 汪榕培典籍英译的知识翻译学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9-45. |
[11] | 徐玉凤.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齐民要术》的数字英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46-53. |
[12] | 李亚峰, 高圣兵. 应用翻译研究:基于翻译群体的知识再生产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0-38. |
[13] | 王寅. 知识翻译学之体认解读(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6-22. |
[14] | 张保国. 知识翻译学的要素关系与跨国史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23-32. |
[15] | 卢冬丽, 李慧慧. 翻译学知识的话语复现与重构——以《翻译论》的学术日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33-4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