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3, Vol. 23 ›› Issue (4): 113-118.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4.013
出版日期:
2023-08-28
发布日期:
2023-09-28
通讯作者:
*刘巧玲,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应急语言服务。电子邮箱:作者简介:
许文胜,博士,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现代技术与外语教育。
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8-28
Published:
2023-09-28
摘要:
国民政府军委外事局曾招考、选调了数千译员服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本研究通过检索1941~1945年中国国民党机关报刊登的该局译员招考启事和相关报道,梳理了译员履职条件和薪酬待遇情况两大历时变化最为显著的要素,刻画了外事局塑造的译者形象,并结合译者自传、回忆录考察了译者自塑形象。研究发现,译者自我评价的艰辛形象与外事局塑造的光鲜形象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有望为译者形象研究提供新思路并充实抗战时期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
许文胜, 刘巧玲. 媒体视角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译者形象[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13-118.
XU Wensheng, LIU Qiaoling. The Images of Chinese Translators/Interpreters in the World Anti-Fascist War from a Newspaper Perspective[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3, 23(4): 113-118.
[5] | 李凌. 2004. 西南联大学生和美军翻译官[J]. 纵横(8):46-48. |
[6] | 刘宜庆. 2013a. 远征军里的西南联大学子[N]. 文摘报(04-20):08. |
[7] | 刘宜庆. 2013b. 远征军里的“学二代”[N]. 中华读书报(04-10):16. |
[8] | 刘彧彧. 2006. 企业形象力[M]. 中国市场出版社. |
[9] | 罗长海. 2002. 关于形象五层含义的哲学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3):19-24. |
[10] | 毛泽东. 1938. 论持久战[M]. 上海每日译报社. |
[11] | 尚明轩. 2002. 宋庆龄年谱长编(1893-1948)[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
[12] | 沈卫威. 2019. 民国部聘教授及其待遇[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3-89. |
[13] | 盛英. 2004.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纵横谈[M]. 北京: 九州出版社. |
[14] | 肖志兵、 孙芳. 2018. 抗战时期中国翻译官的身份与角色[J]. 外国语文(5):120-126. |
[15] | 言乃克. 1989. 翻译官训练班二三事[G]. 株洲:株洲市郊区文化局. |
[16] | 杨宝煌. 1996. 我为美军当译员[J]. 纵横(5):54-56. |
[17] | 杨敏. 2011. 抗战中的五千译员[J]. 中国新闻周刊:76-78. |
[18] | 杨毓骧. 2008. 二战中印缅战场中国译员[M]. 云南: 云南飞虎队研究会. |
[19]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20] | 周太康. 2001. 回忆抗战时期的一段译员经历[J]. 武汉文史资料:44-47. |
[1] |
Baker M. 2010.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 in the war zone: Narrated and narrators[J]. The Translator 16(2): 197-222.
doi: 10.1080/13556509.2010.10799469 URL |
[2] | James W. 1999.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3] |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n.)[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
[4] | 达尼埃尔-亨利·巴柔. 2001. 形象[A].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52-184. |
[21] | 左平. 2013. 抗战时期盟军中的中国译员[J]. 社会科学研究(1):167-172. |
[1] | 仲文明, 施晨旭. 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的知识翻译学阐释——以OR译名“运筹学”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37-44. |
[2] | 陈传显, 张宇. 知识:翻译研究的意义之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29-36. |
[3] | 杨永林. 知识翻译学新范式:怎么看、如何用、盼什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6-28. |
[4] | 殷海红. 从“学术”到“学术翻译”概念考辨[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06-112. |
[5] | 罗选民, 曹韵之. “趋近化”新探:积极的话语策略——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103-113. |
[6] | 王海萍. 法律翻译能力等级量表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141-148. |
[7] | 张法连, 崔璨.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法律翻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25-32. |
[8] | 肖婷, 李夏青, 康志峰. 知识翻译学的超语言认知[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43-50. |
[9] | 许多. 论《三国演义》的多种英译形式及其功能[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66-74. |
[10] | 蔡新乐. “通”之于翻译研究的要义——从知识翻译学的困惑谈起[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26-39. |
[11] | 梁林歆, 王迪.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译者的立体性角色及作用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40-48. |
[12] | 林风, 岳峰. 基于知识翻译学的《易经》索隐法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49-57. |
[13] | 敬如歌.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小寒食舟中作》早期俄译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58-66. |
[14] | 张笛, 程璐璐. 理念的传承:张柏然翻译思想的语言工程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74-81. |
[15] | 张彩迪, 尚新. “走出去”背景下海派文化术语英译探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82-8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