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3, Vol. 23 ›› Issue (4): 37-44.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4.004
出版日期:
2023-08-28
发布日期:
2023-09-28
作者简介:
仲文明,博士,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智能研究。电子邮箱:基金资助:
Online:
2023-08-28
Published:
2023-09-28
摘要:
知识翻译学应用性中观研究正当其时,以知识创造交流为底色的科技术语翻译也呼唤理论解释。本文以OR(运筹学)术语汉译为切入点,发现地方性知识译入汉语后,与译入语知识发生了碰撞融合,引发新的知识创造和内涵扩展;译入语的创造性知识又反哺了原有知识,最终形成共融,构成了知识通过翻译途径的转化、迭代与创造,促成世界知识共同体塑造。
中图分类号:
仲文明, 施晨旭. 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的知识翻译学阐释——以OR译名“运筹学”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37-44.
ZHONG Wenming, SHI Chenxu.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knowletology: A Cas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Operations Research”[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3, 23(4): 37-44.
[1] |
Ackoff R.L. 1979. The future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s past[J].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30(2):93-104.
doi: 10.1057/jors.1979.22 URL |
[2] | Baker M. 2018. Transl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s)[J]. Alif: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etics 38:8-10. |
[3] | Edmonds J. 1965. The Chinese postman’s problem[J]. ORSA Bull 13:73. |
[4] |
Larnder H. 1984. OR forum—the origin of operational research[J]. Operations Research 32(2):465-476.
doi: 10.1287/opre.32.2.465 URL |
[5] | Morse P.M.& G.E. Kimball. 1951. Methods of Operations Research[M]. New York: Technology Press of MIT and John Wiley,Cambridge,Mass. |
[6] |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62. News and Notes[J]. Oper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13(3):282. |
[7] | Pym A. 2014. 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 (2nd ed.)[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
[8] | 陈至立. 2019. 辞海(第七版)[Z].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9] | 戴维·斯沃茨. 2006. 文化与权力(陶东风译)[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0] | 丁树德. 2000. 论科技术语的概念定位与翻译原则[J]. 中国科技翻译(2):36-38. |
[11] | 樊飞、 刘启华. 2003. 运筹学发展的历史回顾[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9-84. |
[12] | 方梦之. 2008. 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J]. 上海翻译(1):5-9. |
[13] | 方梦之. 2022. 译学术语中的同名异义[J]. 外语与翻译(2):1-4,98. |
[14] | 冯志伟. 2011. 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5] | 傅敬民、 喻旭东. 2021. 大变局时代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8(4):128-140. |
[16] |
管梅谷. 1960. 奇偶点图上作业法[J]. 数学学报10(3):263-266.
doi: cnki:ISSN:0583-1431.0.1960-03-000 |
[17] |
顾基发. 2009. 从运筹学到系统工程到系统科学——怀念许国志先生的学术点滴[J]. 系统科学与数学29(11):1437-1440.
doi: 10.12341/jssms08473 |
[18] | 华罗庚. 1961. 数学方法在麦收中的应用[J]. 数学学报(1):63-75. |
[19] | 胡晓东、 袁亚湘、 章祥荪. 2012. 运筹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27(2):145-160. |
[20] | 蓝红军. 2022.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J]. 当代外语研究(2):34-44,161. |
[21] | 刘安. 2017. 淮南子(陈广忠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
[22] | 刘润泽、 魏向清. 2021. 作为方法论的术语批评与中国学术话语创新构建——从恩格斯的“术语革命”论谈起[J]. 南京社会科学(7):139-146. |
[23] | 罗伯特·吉·瑟罗夫. 1984. 运筹学入门(薛华成等译)[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4] | 缪蓬. 2022. 晚清民国“病毒”知识的翻译与引介: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4):22-32,45. |
[25] | 覃江华. 2022. 翻译与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知识翻译学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1):60-71. |
[26] | 司马迁. 2006.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
[27] | 王广超. 2013. 物理学名词moment中文译名之创制及变迁[J]. 自然科学史研究32(2):214-226. |
[28] | 王克非. 2014. 翻译需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来认识[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37(6):52-54. |
[29] | 吴彤. 2007. 两种“地方性知识”——兼评吉尔兹和劳斯的观点[J]. 自然辩证法研究(11):87-94. |
[30] | 许国志. 1956. 运用学中的一些问题[J]. 科学通报(5):15-27. |
[31] | 严程极、 杨枫.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渊源[J]. 上海翻译 (6):39-43. |
[32] | 杨枫. 2021.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2,27. |
[33] | 杨枫.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翻译定义与分类[J]. 当代外语研究(1):1-2. |
[34] | 喻旭东、 傅敬民. 2022. 翻译知识的三重形态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5):22-30. |
[35] | 张必胜. 2022. “质数”译名的历史探源与意义分析[J]. 上海翻译(4):78-83. |
[36] | 章祥荪、 关亚骥. 1999. 中国运筹学:生机勃勃四十年[J]. 运筹学学报(1):1-5. |
[37]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 1964. 数学名词补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38] | 中国运筹学会. 2012. 中国运筹学发展研究报告[J]. 运筹学学报16(3):1-48. |
[1] | 杨永林. 知识翻译学新范式:怎么看、如何用、盼什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6-28. |
[2] | 陈传显, 张宇. 知识:翻译研究的意义之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29-36. |
[3] | 肖华锋.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国际知识传播[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14-24. |
[4] | 张法连, 崔璨.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法律翻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25-32. |
[5] | 李文婷. “自由”一词在晚清时期的知识建构与流通[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33-42. |
[6] | 肖婷, 李夏青, 康志峰. 知识翻译学的超语言认知[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43-50. |
[7] | 梁林歆, 王迪.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译者的立体性角色及作用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40-48. |
[8] | 林风, 岳峰. 基于知识翻译学的《易经》索隐法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49-57. |
[9] | 敬如歌.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小寒食舟中作》早期俄译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58-66. |
[10] | 李萍. 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翻译学观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16-23. |
[11] | 刘玉芹. 晚清民国时期现代林学知识的译介、地方化和行动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32-40. |
[12] | 詹成.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口述影像研究:范式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0-36,45. |
[13] | 李娟娟, 任文. 知识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化回译与知识反哺——以高居翰中国绘画史著述中amateur painters的回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46-54. |
[14] | 喻旭东, 傅敬民. 翻译知识的三重形态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22-30. |
[15] | 潘艳艳. 知识翻译学与认知翻译学的关系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31-39.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