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3, Vol. 23 ›› Issue (3): 25-32.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3.003
出版日期:
2023-06-23
发布日期:
2023-07-31
作者简介:
张法连,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语言与翻译、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法治外交、美国研究。电子邮箱:基金资助:
ZHANG Falian1,2(), CUI Can1,2()
Online:
2023-06-23
Published:
2023-07-31
摘要: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法律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知识翻译学为视角,从法律翻译主体知识出发,揭示法律翻译的知识价值。法律翻译将中国法律思想观念、法律语言文化、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等地方性知识进行跨法系、跨语系的加工、重构、传播,让中西法律知识迁徙,不仅有利于中国充分借鉴域外先进的法治经验,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而且能向世界输出中国法律文化精华,在国际社会中树立“法治中国”形象,为世界法治文化贡献中国力量。
中图分类号:
张法连, 崔璨.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法律翻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25-32.
ZHANG Falian, CUI Can. On Legal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knowletology[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3, 23(3): 25-32.
[1] | Dworkin, R. 1999. Law’s Empire[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
[2] | Polanyi, M. 1998. Personal Knowledge[M]. London:Routledge. |
[3] | Polanyi, M. 1967. The tacit Dimension[M]. London: Routledge & K. Paul. |
[4] | 陈大亮. 2004. 谁是翻译主体[J]. 中国翻译 (2): 5-9. |
[5] | 陈大亮. 2022. 关于知识翻译学的元反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 45-57. |
[6] | 何勤华. 2004.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J]. 法制与社会发展 (5): 97-109. |
[7] | 吉尔兹. 2004.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
[8] | 李瑞林.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论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1): 47-59,161. |
[9] | 林巍. 2006. 比较法律文化与法律翻译[J]. 中国翻译 27(3): 58-63. |
[10] | 刘法公. 2013. 论实现法律法规术语汉英译名统一的四种方法[J]. 中国翻译 34(6): 82-86. |
[11] | 马庆林. 2017. 我国政法类院校高级法律翻译人才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外语 14(4): 21-27. |
[12] | 屈文生. 2017. 建设涉外法治工作队伍需要法律外语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 (7): 42-44. |
[13] | 屈文生、 石伟. 2007. 论我国近代法律翻译的几个时期[J]. 上海翻译 (4): 58-64. |
[14] | 宋雷. 2007. 从“翻译法律”到“法律翻译”——法律翻译主体“适格”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5): 106-111. |
[15] | 覃江华. 2022. 翻译与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知识翻译学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1): 60-71. |
[16] | 谭福民、 向红. 201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法律英语术语的跨文化翻译[J]. 当代外语研究 (10): 52-55,77. |
[17] | 王健. 2001. 沟通两个世界的法律意义[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18] | 卫思谕.2022, 知识翻译学的创新探索[N]. 中国社会科学报(06-13):001. |
[19] | 吴彤. 2007. 两种“地方性知识”——兼评吉尔兹和劳斯的观点[J]. 自然辩证法研究 (11): 87-94. |
[20] | 许钧. 2003. 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290-295. |
[21] | 杨枫. 2021.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 (5): 2,27. |
[22] | 杨枫.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翻译定义与分类[J]. 当代外语研究 (1): 1-2. |
[23] | 张法连. 2021. 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J]. 新文科教育研究 (4): 5-15,141. |
[24] | 张法连、 马彦峰. 2022. 《民法典》英译中的文化自信[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45(1): 128-135,161. |
[25] | 张勤. 2014. 法律精英、法律移植和本土化:以民国初期的修订法律馆为例[J]. 法学家 (4): 136- 149,179-180. |
[26] | 张泰苏、 高仰光. 2018. 超越方法论的欧洲中心主义:比较中国和欧洲的法律传统[J]. 法律史译评 (1): 254-268. |
[27] | 张长明、 仲伟合. 2005. 论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适用性[J]. 语言与翻译 (3): 44-48. |
[28] | 赵军峰、 郑剑委. 2015. 法律定义条款探析及其翻译策略[J]. 外语学刊 (4): 110-115. |
[1] | 肖华锋.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国际知识传播[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14-24. |
[2] | 王海萍. 法律翻译能力等级量表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141-148. |
[3] | 李文婷. “自由”一词在晚清时期的知识建构与流通[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33-42. |
[4] | 肖婷, 李夏青, 康志峰. 知识翻译学的超语言认知[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3): 43-50. |
[5] | 梁林歆, 王迪.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译者的立体性角色及作用探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40-48. |
[6] | 林风, 岳峰. 基于知识翻译学的《易经》索隐法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49-57. |
[7] | 敬如歌.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小寒食舟中作》早期俄译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2): 58-66. |
[8] | 李萍. 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翻译学观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16-23. |
[9] | 刘玉芹. 晚清民国时期现代林学知识的译介、地方化和行动化[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1): 32-40. |
[10] | 詹成.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的口述影像研究:范式与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30-36,45. |
[11] | 李娟娟, 任文. 知识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化回译与知识反哺——以高居翰中国绘画史著述中amateur painters的回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6): 46-54. |
[12] | 喻旭东, 傅敬民. 翻译知识的三重形态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22-30. |
[13] | 潘艳艳. 知识翻译学与认知翻译学的关系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5): 31-39. |
[14] | 袁丽梅. 知识翻译学的理论立场与批评视角——由知识翻译学中的“知识”说起[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13-21. |
[15] | 缪蓬. 晚清民国“病毒”知识的翻译与引介: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4): 22-3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