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LUS)检查因无辐射、低成本、实时成像、床旁可操作且无转运风险,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LUS使用B型和M型模式评估肺部病变,使用LUS评分量化“B线”和评估病变程度,提供了一个系统且客观的病变评价体系。自2008年以来,法国重症医学家Lichtenstein等提出的急诊床旁LUS检查(bedside lung ultrasonography in emergency, BLUE)方案及其后续改良的BLUE(bedside lung ultrasonography in emergency-plus, BLUE-plus)方案在评估急性呼吸衰竭中取得了显著成果。BLUE方案通过不同的超声表现类型区分呼吸困难病因,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5%;诊断肺炎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94%。BLUE-plus方案增加了后背区域扫描,将诊断肺不张和肺实变的灵敏度提升至95.71%,特异度为87.50%。凭借LUS检查中的“胸膜滑动征”和“B线”等指标,诊断肺水肿的灵敏度可达96%,远超胸部X线(chest X-ray, CXR)检查65%的灵敏度,还可区分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水肿。LUS检查诊断胸腔积液的灵敏度达92%,并能估算积液量。对于肺实变,LUS检查表现出80%~90%的灵敏度和70%~90%的特异度,显著优于CXR的灵敏度(53%)和特异度(78%)。对于气胸,LUS检查的诊断特异度接近100%,且能进行半定量分析。LUS在重症患者的治疗监测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通气变化评估中,LUS能通过检测“A线”到“B线”再到“组织样征”的转变来评估肺复张情况,且LUS评分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结果高度相关(Rho=0.85,P<0.01)。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中,可使用LUS检测“B线”来评估液体超负荷情况,与超声心动图联合使用时,可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LUS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评估病情的严重度及疗效。LUS的应用目前仍面临操作者技术的挑战,且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操作者经验的依赖、肺部深度探测的限制、肥胖或胸部术后患者的LUS图像质量较差等问题。未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LUS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