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安全性分析及随访
    刘之茵, 陈钰, 陈玉宝, 严泽莹, 王莹, 李佳明, 孙海敏, 张苏江,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 (02): 116-120.   DOI: 10.16138/j.1673-6087.a0135
    摘要1867)      收藏
    目的:观察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CLAG方案±地西他滨治疗的7例难治、复发AML患者,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收集国内关于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例患者经CLAG方案±地西他滨化学治疗(化疗)1个疗程后, 4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未缓解(non-remission,NR)。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7例),血流感染、肠道感染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无化疗相关死亡。4例CR与2例NR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最终选入5篇文献进行分析,CR率在34.6%~78.8%之间,加上本研究7例患者共104例, CR患者为61例。结论:CLAG方案对难治、复发AML有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较重,但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耐受。一旦获得CR,尽快行allo-HSCT以延长生存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中国实验诊断学》简介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 3 (01): 63-.   DOI: 10.16138/j.1673-6087.a0060
    摘要1401)      收藏
    《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ISSN1007-4287,CN22-1257/R,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公寓楼或民用住宅临时集中隔离治疗点防控对策
    辛海光, 刘嘉琳, 吴蓓雯, 陈海涛, 邱力萍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 (02): 123-126.   DOI: 10.16138/j.1673-6087.2022.02.005
    摘要1301)   HTML48)    PDF(pc) (827KB)(159)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及转归研究
    杨湘怡, 吴云林, 朱燕华, 唐志鹏, 朱生粱, 冯莉, 徐萍, 李爽, 王虹, 熊文坚,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 (01): 24-28.   DOI: 10.16138/j.1673-6087.a1189
    摘要1200)      收藏
    目的:探讨胃复春联用叶酸治疗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临床转归。方法:收集上海市7所不同等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胃镜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共198例,应用胃复春联用叶酸的方案进行药物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符合指征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了解其疗效、转归及胃癌漏诊情况。结果: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主要位于胃窦(66.7%),镜下表现多样,主要为粗糙糜烂(37.9%)。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总改善率为76.3%。最终随访结果显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病灶完全消退47例(23.7%),病理消退72例(36.4%),不变55例(27.8%),进展22例(11.1%)及腺瘤样变2例(1.0%),总消退率为60.1%。进展患者中符合漏诊者达50.0%。结论:胃复春联用叶酸能有效缓解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退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定期胃镜随访有望早期检出胃癌病灶,部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同时存有癌变病灶,内镜短期、重复检查可减少胃癌漏诊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最新肺结节诊疗指南解读
    时国朝, 冯耘,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 10 (06): 397-402.   DOI: 10.16138/j.1673-6087.a0851
    摘要1072)      收藏
    近年来低剂量螺旋CT在我国健康体检中逐渐普及,肺部结节病灶检出率明显增高,而这些结节病灶良恶性判断及处理方法经常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及影像科医师的难题。2013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发布了第3版单发或多发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杨伯泉, 杨敏, 杨铁伟,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 (02): 106-108.   DOI: 10.16138/j.1673-6087.a0461
    摘要898)      收藏
    目的:评价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抑郁症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成2组,疗程8周;研究组30例,给予氟西汀20mg/d及奥氮平5mg/d口服;对照组30例,单用氟西汀20mg/d;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显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间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末起效,对照组在2周末起效;治疗后1~8周末2组间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并能有效改善睡眠障碍和焦虑及躯体化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刘艺鸣,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0, 5 (05): 400-402.   DOI: 10.16138/j.1673-6087.a0663
    摘要889)      收藏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帕金森病(PD)患者可同时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临床表现如淡漠、反应迟钝、乏力、消瘦、抑郁、焦虑等症状与PD的非运动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当PD患者合并甲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达格列净干预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患者的临床观察
    方文军, 李晓永, 冯绮文, 简蔚霞, 苏青,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13 (03): 153-157.   DOI: 10.16138/j.1673-6087.a0303
    摘要885)      收藏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达格列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前瞻性研究。60例胰岛素联合2种或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与安慰剂组各30例,达格列净组加用达格列净10 mg/d,疗程12周。检测2组干预前后的平均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 h血糖、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糖变异系数、高血糖百分比和低血糖百分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2 h C肽、血酮、血尿酸、血脂、血压、体重和每日胰岛素剂量,同时监测24 h尿糖、蛋白、尿酸的定量,每周1次定期查尿常规,严密观察不良事件。结果:干预前2组各项基线指标相近(P>0.05)。治疗结束后安慰剂组各项指标较干预前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达格列净组治疗后平均餐后2 h血糖、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糖变异系数、高血糖百分比分别下降(4.6±1.8)mmol/L、(341±112)mmol/L、3.2±0.9、54.7%±19.8%,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均P<0.01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李雅, 陈瑜, 李军民,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 (06): 391-394.   DOI: 10.16138/j.1673-6087.a0766
    摘要866)      收藏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我国AML的发病率约为2.57/10万人,死亡率为每年1.57/10万人左右~([2])。AML患病的中位年龄为68岁~([3]),65岁以上患者可占总发病人群的50%左右~([4])。然而老年AML患者的治疗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在于治疗率低,近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苏丽萍, 温晓莲,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 (05): 314-317.   DOI: 10.16138/j.1673-6087.a0496
    摘要862)      收藏
    2008年第4版WHO淋巴瘤分类将特性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之间的B细胞淋巴瘤暂定为B细胞淋巴瘤,无法分类型(B-cell lymphoma,unclassifiable,BCLU)也称为灰区淋巴瘤,其中包括伴或不伴Myc和Bcl-2(或)Bcl-6重排的淋巴瘤~([1])。2016年新版WHO淋巴瘤分类将BCLU名称更新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cell lymphoma,HGBL),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
    张颖, 樊子旭, 刘华, 马建伟, 张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 14 (02): 83-89.   DOI: 10.16138/j.1673-6087.a0741
    摘要860)      收藏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浓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稳定性及粥样硬化病变复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10月至2018年7月间因怀疑冠心病收治入院的2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8例)与非冠心病组(56例),其中冠心病组进一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87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61例);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再根据冠脉斑块病变形态分为复杂病变和简单病变2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浆sST2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sST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金属钛夹夹闭方式对迟发性出血的影响
    朱炳良, 沙杰, 凌峰, 朱明辉, 张卫群,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 10 (04): 272-275.   DOI: 10.16138/j.1673-6087.a0898
    摘要836)      收藏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创面金属钛夹夹闭方式对迟发性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金属钛夹直立位夹闭组(n=106)和平行位横断夹闭组(n=97)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所选择的对象息肉直径≤1.2 cm,创面直径≤0.7 cm,每个创面使用1枚金属钛夹,同一病例夹闭方式一致。比较2种方式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结果:直立位夹闭创面135个,有1个(0.7%)息肉切除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在术后5 d。平行位横断夹闭创面121个,有7个(5.8%)息肉切除后发生迟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在术后3~5 d。直立位夹闭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低于平行位横断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2组出血者急诊内镜检查均见原切除处夹子脱落,溃疡形成,有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征象。夹子未脱落处无溃疡及出血表现。结论:EMR治疗结直肠较小息肉创面金属钛夹夹闭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直立位夹闭较平行位横断夹闭明显降低,值得推荐。金属钛夹夹闭方式对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取决于是否发生夹子过早脱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概述
    何志义,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3, 8 (05): 317-319.   DOI: 10.16138/j.1673-6087.a1377
    摘要809)      收藏
    脑小血管病是指脑小动脉及微动脉病变引起的一类脑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是指有明确遗传学机制的家族性脑小血管病[1]。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脑血管病已经归入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如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病(Fabry病)、伴有视网膜病-肾病-卒中的遗传性内皮细胞病(HERNS)等[2]。本文以目前研究较多的CARASIL、CADASIL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EB病毒感染与淋巴瘤
    王志伟, 邓国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 (04): 275-276.   DOI: 10.16138/j.1673-6087.a0142
    摘要803)      收藏
    EB病毒(EBV)是一种嗜B淋巴细胞的人类疱疹病毒,人群普遍易感。EBV可长期潜伏在被感染的B细胞内,形成持续的潜伏感染,其中仅极少数可发展为EBV相关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和淋巴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当前感染病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翁心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 (01): 17-19.   DOI: 10.16138/j.1673-6087.a0339
    摘要799)      收藏
    在我国,感染病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随着国际医学交流的加强,新发传染病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定义在学科交叉领域,如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性肝病成为感染病科、肝病及胃肠病科共同感兴趣的疾病,各种病原体所致肺炎(包括SARS)也在感染病科和呼吸科相互交叉的领域,而发热原冈待查则在呼吸科、血液科和感染科之间徘徊……感染病科南于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不断出现的新发传染病而变得复杂,那么感染病学科到底会向何处去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165例急性白血病死亡原因回顾
    夏震, 沈杨, 李军民, 沈志祥,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 2 (01): 30-33.   DOI: 10.16138/j.1673-6087.a0070
    摘要729)      收藏
    目的:分析探讨165例急性白血病(非M3)的死因。方法:回顾165例急性白血病(非M3)死亡病例,总结急性白血病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时的疾病状态。结果:1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非M3)的主要死因为感染(45.7%)和出血(28.4%),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8.6%)和肺部弥漫性损害(6.9%),44.0%病例死于疾病的复发阶段,28.4%在发病早期,25.0%在未缓解期内,仅2.6%死于完全缓解阶段。49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主要死因为感染(34.7%)、出血(30.6%)和浸润(26.5%),最常见的感染形式为败血症,出血和浸润最易累及的部位分别为颅内和中枢神经系统,多数病例死于疾病的早期(45.0%)和复发阶段(51.0%)。结论:感染、出血和浸润是急性白血病(非M3)的三大主要死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成人Still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志物及鉴别诊断
    顾史洋, 姜林娣, 陈慧勇, 刘澎,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 10 (01): 60-63.   DOI: 10.16138/j.1673-6087.a0273
    摘要729)      收藏
    概述及诊断标准成人Still病(AOS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一过性皮疹、中性粒细胞增高等为临床特征,经过详尽检查无法获得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疾病证据的临床综合征。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脓毒症有许多共同点,曾被称为"变应性亚败血症"。AOSD的诊断属于排他性诊断,必须完善检查以排除肿瘤、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可能;并且即使确诊为AOSD,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164例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临床预后研究
    胡伊, 陈云硕, 王盼盼, 程雯艳, 赵慧瑾, 沈杨,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 (05): 344-350.   DOI: 10.16138/j.1673-6087.a0069
    摘要725)      收藏
    目的 :探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表型的一般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采用CD45/侧向角散射(SSC)设门十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64例AML(非M3)患者抗原CD2、CD4、CD7、CD19、CD79a、CD11b、CD13、CD15、CD33、CD64、CD14、CD117、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34、CD38、CD56的表达。回顾分析不同免疫表型与年龄,性别,法国、美国和英国(FAB)分型,初诊时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64例AML(非M3)患者中髓系相关抗原表达率依次是CD13(97.6%)、CD33(97.6%)、CD117(89.6%)和MPO(84.8%);与祖相关抗原表达率依次是CD38(92.7%)、HLADR(84.8%)、CD34(63.4%),部分AML患者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表达率最高的是CD7(30.5%),其次分别是CD56(22.0%)、CD4(18.3%)、CD19(9.8%)。CD19+、CD56+的AML患者中,M2多见,其中CD19+尤多见于M2b患者中,且CD19+、CD56+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显著高于CD19-、CD56-的患者(P=0.048、P=0.038)。56.7%的AML患者具有白血病相关抗原表型(LAIP)阳性,以M2、M4、M5为主,LAIP表现为抗原跨系列表达(约87.1%,以CD7+CD117+CD34+/-、CD56+CD117+CD34+/-为主)、抗原表达量异常(约32.3%,以CD33dim为主)、抗原非同步表达(约6.5%,以CD11b同期表达为主),其中,存在抗原非同步表达的AML患者显示较短的总生存(OS)期、无病生存(DFS)期,提示其预后较差。结论:免疫表型对预测AML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张薇, 冯俊,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7, 12 (05): 309-313.   DOI: 10.16138/j.1673-6087.a0572
    摘要706)      收藏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 M)分泌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约占LPL总数的90%~95%,是一种少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1])。WM患者可出现一系列造血组织浸润相关的症状和(或)单克隆Ig M蛋白相关的症状但约1/4的患者初诊时无症状。MYD88L265P以及CXCR4WHIM样体细胞突变可分别在>90%及30%40%的WM中被发现~([2-4]),是W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DSP复合杂合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有关
    姜逊渭, 王健怡, 肖婷婷, 谢利剑, 侯翠兰, 张永为,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0, 15 (02): 94-98.   DOI: 10.16138/j.1673-6087.a0141
    摘要694)      收藏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寻找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1例DCM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抽提血液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寻找致病基因,Sanger测序验证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基因突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将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多个生物数据库筛选、过滤,发现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SP)基因c.939+1G>A和c.4198C>T位点发生突变。DSP可能是该家系DCM的致病基因,并且DSP基因第1 400位精氨酸残基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高度保守性。患儿左心房、左心室显著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为15%,左心室缩短分数为7%)。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肥大、T波改变(Ⅰ、V6导联T波倒置)。结论:DS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939+1G>A和c.4198C>T)与DCM紧密相关。分析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对临床诊断心肌病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