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很常见的器官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中不仅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发现其与多种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性疾病及甲状腺癌之间存在诸多联系。虽然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的主流仍是基于管理与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临床变异类型被逐步发现,越来越多的因素被发现与HT的发病相关,治疗方法也有新发现。本文就H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发病机制、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在我国,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该病起病隐匿,一经发现需要紧急处理。目前国内外对于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作用、基因易感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本文将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对SAT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知。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 GD)最多见,传统的抗甲状腺药物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功效,复发率高、疗程长是最为突出的缺点。中药黄药子具有“消瘿”的功效,近年被广泛用于治疗GD,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故黄药子治疗G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更多研究。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2例分别继发于肾透明细胞癌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甲状腺转移癌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超声学特征、治疗、预后,并复习文献资料。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若出现非典型甲状腺病变的超声图谱,需警惕转移癌可能,粗针活组织检查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对母亲和胎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其对后代神经精神发育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从妊娠期甲亢对后代脑的形态、智商和神经精神障碍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妊娠期甲亢可能与后代脑容量减少、皮质和灰质体积下降、智商降低以及抑郁症风险增加相关,但与后代其他神经精神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目的: 调查分析成人患者血尿酸测定值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8年6月共47 100例18岁以上检测人群的血尿酸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 091例,女性20 009例。研究不同性别、部门、年龄段的血尿酸数值及分布情况。结果: HUA总检出率20.26%,其中男性检出率22.82%,女性检出率16.88%。男性、50岁及以下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均P<0.05);5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HUA最高发年龄段男性为18~30岁,女性为71岁以上(均P<0.05),高发部门前3位依次为肾脏病区、门诊心外科、门诊高血压。结论: HUA检出率较高,男性总体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男性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血尿酸水平呈先降后升趋势。根据上述HUA数据分布特点,可针对易感人群加强宣教及防治工作。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患者水合状态、心功能指标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影响PD患者NT-proBNP水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PD中心随访的PD患者111例,根据多频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测定结果,按相对水合状态(relative hydration status,DHS),即超负荷水量(overhydration,OH)和细胞外水(extracellular water,ECW)比值,将其分为容量正常组(OH/ECW≤15%)与容量超负荷组(OH/ECW>15%)。比较2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水合状态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探讨影响NT-proBNP水平的相关因素。以BCM结果作为“金标准”,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容量超负荷时NT-proBNP最佳阈值。并根据NT-proBNP进行分组,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容量超负荷组和容量正常组在收缩压、尿量、总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总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4 h透析液肌酐/血肌酐比值(dialysate to plasma ratio for urea at 4 hours,4hD/PCr)、降压药种类、利尿剂种类、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log2(NT-proBNP)、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OH、TBW、ECW、OH/TBW、ECW/TBW、ECW/ICW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2(NT-proBNP)水平与收缩压、透析龄、超滤量、透析剂量、降压药分组、IVST、LVPWT、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OH、OH/ECW呈正相关(均P<0.05),与尿量、总Kt/V、总CCr、标准蛋白分解率(normalized protein catabolic rate,nPCR)、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负相关(均P<0.05)。NT-proBNP 4 896 ng/L可作为初筛容量超负荷的临界值,按此分组的2组患者收缩压、尿量、超滤量、总Kt/V、总CCr、IVST、LVPWT、OH/ECW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患者NT-proBNP水平普遍升高,其大于4 896 ng/L提示容量超负荷,可作为初步判断PD患者容量超负荷的简易监测指标。
目的:建立用于甲状腺结节分子分型的二代靶向测序方案。方法:基于生物素化探针靶向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12个甲状腺结节相关基因进行靶向测序,建立用于甲状腺结节分子分型与分化水平的二代靶向测序方案,甲状腺结节Panel(ThyNod Panel,甲结Panel)。基因包括甲状腺良性结节相关基因、甲状腺恶性肿瘤相关基因、甲状腺发育和功能基因、细胞来源标志基因等,检测目的基因碱基替换、插入缺失、拷贝数变异和融合等突变类型以及基因表达水平。使用甲结Panel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成功构建并应用甲结Panel,完成856例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检测。其中676例甲状腺结节检出意义明确的突变,占比79.0%。627例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明确,良性结节占比17.6%。甲状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经典性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乳头状癌、髓样癌等。最常见的突变检出基因为BRAF(n=426),其次是RET(n=68),RET/PTC融合(n=68),DICER1(n=35),还有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n=35)、HRAS(n=24)、NRAS(n=23)、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neurotrophin receptor kinase, NTRK3)融合基因(n=19)、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A,X染色体(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1A, X-chromosomal, EIF1AX)基因(n=11)等。对检出突变统计结节恶性率,BRAF V600E、RET融合变异等结节恶性比例高于90.0%,而RAS-类变异恶性率仅为18.9%。结论:甲结Panel可有效进行甲状腺结节的分子分型。
目的:探索血清尿酸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基于社区的前瞻性研究,选自2011年上海五里桥和马陆社区正常人群的随访队列(≥50岁),终点指标为2016年末次随访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认知功能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量表。研究人群的尿酸水平根据性别分别进行四分位分层,从低到高分为Q1~Q4。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血清尿酸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纳入312名平均年龄为(68.36±6.45)岁,其中男性124名(39.7%)。在5年随访中新发认知功能损害43例,患病率为1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等相关危险因素后,与低尿酸水平人群(Q1)相比,较高尿酸水平人群(Q3)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更高,优势比(odds ratio,OR)为2.5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91~7.02]。按照年龄分层(50~70岁、70~90岁)后未发现阳性结果。而按照性别分层后,发现男性中最高尿酸水平人群(Q4)比最低尿酸水平人群(Q1)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高(OR=18.60,95%CI:1.26~274.13);而女性中未发现相关阳性结果。结论:在50岁以上社区人群中,较高尿酸水平(尤其是男性)会增加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
目的:研究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对db/db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KD治疗db/db小鼠的安全性。方法:选用8周龄db/db雄性小鼠20只作为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动物模型,适应性喂养3周后,最终18只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喂养(ND)组、KD组、75%热量限制(calorie restriction,CR)组,每组6只。另将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C)组,以标准饲料喂养。C组、ND组自由进食标准饲料,KD组自由进食生酮饲料,CR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每日摄入ND组75%的标准饲料。干预4周后,由于实验过程中KD组及CR组分别有2只及1只小鼠不明原因死亡,按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纳入3只小鼠进行统计分析。检测各组小鼠空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观察小鼠肝脏形态和结构及肝脏组织中脂滴大小和数量;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法检测肝脏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yl-CoA oxidase 1,ACOX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Ⅲ型胶原a1(type Ⅲ collagen a1,Col3a1)及Ⅰ型胶原a1(type Ⅰ collagen a1,Col1a1)等相关因子的表达;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CD3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D组相比,KD组小鼠TG、TC及LDL-C水平无明显改善,CR组小鼠TG水平显著降低(P<0.05)。KD组较ND及CR组肝脏空泡变性增加,脂质沉积增多。qPCR结果显示,与ND组相比,KD组PPARα、ACOX1等脂质分解代谢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6表达明显升高(P<0.05);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明显升高(P<0.05);MMP13表达显著下降(P<0.05),其余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与ND组相比,KD组CD3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KD诱导db/db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加重肝脏炎症水平。因此,在使用KD治疗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时,要密切关注肝功能的变化,优化KD方案,预防其不良反应。
目的:调查上海市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危重症护理护士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胜任力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参与过新冠肺炎ICU工作的护士234名为研究对象。按原科室属性分为ICU组和非ICU组,采用ICU护士胜任力调查问卷和医护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分别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34份,其中ICU组44份,非ICU组190份。2组ICU护士胜任力均处于良好水平,ICU组[(82.23±10.02)分]高于非ICU组[(71.14±11.36)分](P<0.05),ICU组的良好及以上水平达到70.5%,非ICU组仅56.9%,而ICU组处于合格及以下水平的护士占29.5%。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ICU组为(3.62±0.70)分,非ICU组为(3.50±0.65)分,ICU组在准备、救援和整体应对能力均显著高于非ICU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工作年限、是否具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经历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级是参与新冠肺炎危重症护理护士胜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组护士胜任力总分及各专业维度均高于非ICU组,但ICU组仍有一部分胜任力较低的护士,仍需加强培训;而2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ICU护士胜任力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作年限越高、有传染病突发事件救援经历、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越高的护士,ICU护士胜任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