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
    王刚, 齐金蕾, 刘馨雅, 任汝静, 林绍慧, 胡以松, 李海霞, 谢心怡, 王金涛, 李建平, 朱怡康, 高梦伊, 杨竣杰, 王怡然, 井玉荣, 耿介立, 支楠, 曹雯炜, 徐群, 余小萍, 朱圆, 周滢, 王琳, 高超, 李彬寅, 陈生弟, 袁芳, 窦荣花, 刘晓云, 李雪娜, 尹雅芙, 常燕, 徐刚, 辛佳蔚, 钟燕婷, 李春波, 王颖, 周脉耕, 陈晓春, 代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编写组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 (03): 219-25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3.001
    摘要13429)   HTML958)    PDF(pc) (3340KB)(9838)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化,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老年性疾病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近年来,中国的AD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患者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的号召,推动医疗模式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该报告在2021、2022、2023年系列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了中国AD的流行病学数据,深入分析了疾病经济负担的最新情况,并全面评估了我国AD诊疗服务的现状和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的发布,不仅体现了我国在AD研究和防控方面的进步和努力,也彰显了全社会对老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报告将为A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专业依据,同时也为促进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期待通过这份报告的传播和应用,不仅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AD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而持续赋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2022年全球卒中数据报告解读
    唐春花, 郭露, 李琼, 张莉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3): 238-24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3.06
    摘要6971)   HTML277)    PDF(pc) (2270KB)(6625)    收藏

    2022年,世界卒中组织在旗下《国际卒中杂志》上发表了2项最新全球卒中统计报告,更新了全球的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布,分析了性别和地理差异,并提供了卒中归因危险因素最新数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卒中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第三大残疾合并死亡原因,从1990年至2019年,卒中的疾病负担(按绝对病例数计算)大幅增加,目前全球卒中负担以较大比例分布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且70岁以下人群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显著增加。全球卒中的五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高体重指数、高空腹血糖、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吸烟。中国卒中防治正面临巨大挑战,卒中已成为中国成人致死、致残的第一位病因,也是中国伤残调整生命年的首位原因。中国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上存在“北高南低、中部突出”趋势;农村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发达国家;缺血性卒中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出血性卒中则趋于下降;卒中防治知晓率低。综上,积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分级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解读及瑞金实践
    严超, 陆晟, 燕敏,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4): 326-354.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10
    摘要1632)   HTML37)    PDF(pc) (4954KB)(6422)    收藏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一直是日本乃至全球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临床意义重大。2023年1月发表的英文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2021(第6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诊疗方法,包括手术、内镜切除、化疗、随访等;第二部分为临床问题,包括对临床热点问题的建议和解释。本文将对该版指南进行中文解读,并对我院胃癌诊治的临床实践作简要介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2023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解读
    宋陆茜, 常春康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2): 116-120.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2.002
    摘要801)   HTML31)    PDF(pc) (904KB)(5509)    收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组髓系恶性克隆性疾病。不同分型的MDS患者,其临床表现及自然病程各异,加上历史上不同分型系统及版本的迭代,对其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案选择造成了一定困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于2022年9月发布了2023年第1版NCCN的MDS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是基于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研究进展而制定的MDS临床实践标准,其受到全球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许多临床医师对MDS的认识不足,与国际MDS诊断及治疗水平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对该指南发布内容进行解读,并与既往相关指南比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2023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多发性骨髓瘤指南》(第2版)更新解读
    陶怡, 糜坚青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2): 121-12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2.003
    摘要2495)   HTML76)    PDF(pc) (1042KB)(5362)    收藏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血液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MM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明显改善,中位生存时间达7~10年,但高危MM患者的生存期仍不足3年,延长高危MM患者生存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最新发布了2023年第2版《多发性骨髓瘤指南》(以下简称2023.v2版指南)。该指南与2022年第5版比较,在诊断方面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以表格形式对高危MM作了详细描述,既包括含有1q21获得/扩增的细胞遗传学高危因素,又包括如髓外病变、肾功能衰竭、虚弱等临床高危因素。在治疗方面,2023.v2版指南更新仍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新药时代的重要性,并认为判断患者是否适合移植,需根据初始治疗后患者的情况作动态调整。2023.v2版指南在MM初始诱导治疗中将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推荐升级,在维持治疗中将CD38单抗推荐升级;复发后的治疗选择也将这些新药和新一代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的组合列为首选方案。对高危MM的诊断技术和指南更新推荐的新药,目前在我国临床均已有应用,极大提高了临床医师对“临床治愈”MM的信心。全面解读2023.v2版指南更新,有望提升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进一步改善我国MM患者群体,尤其是高危MM患者的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2022版《中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解读
    许波进, 彭文芳, 黄珊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6): 512-519.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6.05
    摘要1607)   HTML12)    PDF(pc) (889KB)(4981)    收藏

    《中国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其他原因所致甲状腺毒症诊治指南》(2022版)(以下简称“指南”)于2022年8月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正式发表。指南在2007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共分为15个部分,内容更为详尽,涵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治疗以及特殊类型甲状腺毒症的管理。新版指南提出107项推荐意见,其证据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新版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师和相关医疗人员在甲状腺毒症诊疗中提供全面、可靠的指导建议。本文旨在提炼其核心观点和推荐策略,以便临床医师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这些最新的指导原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医疗美容类面部注射填充材料评价
    赵琛玉, 李崇崇, 孙雪,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3, 19 (5): 517-.  
    摘要480)      PDF(pc) (874KB)(4572)    收藏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医疗美容的需求大幅增加,医用生物材料大量应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是理化性质及生物学评价,然而临床上的有效性是一个多方面的评价,无统一标准,大多主要采用客观指标量化分析,主观感受属于次要标准。本文对目前主要的面部填充物及其理化性能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新认识
    丁永杰, 张柳, 李庆云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4): 323-33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4.001
    摘要578)   HTML22)    PDF(pc) (946KB)(3810)    收藏

    肿瘤相关血栓(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CAT)是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肿瘤自身进展,并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再住院,造成严重的社会医疗负担。JAK2、ALK、KRAS突变等肿瘤特异性基因突变与实体肿瘤患者的CAT风险密切相关。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有很高的CAT风险,1年的累计发病率为10.86%。因此,准确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Khorana评分(Khorana risk score,KRS)是首个评估CAT风险的模型,并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验证。新一代模型是基于KRS的升级改良,如Vienna CAT模型、PROTECHT模型、CONKO模型,但尚未经过大规模的外部验证。由于肿瘤与CAT密切相关,国内外制定了多个CAT相关预防指南,均建议肿瘤术后患者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最广泛用于预防CAT的抗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亦被用于CAT预防。预防性抗凝治疗虽有导致大出血发生率增加的风险,但患者总体获益大于风险。治疗CAT的策略复杂,NOAC可作为非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一线药物,而胃肠道肿瘤患者抗凝首选LMWH。由于CAT患者同时接受抗凝治疗与抗肿瘤治疗,故需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避免药物所致的出血,尤其是联合用药对NOAC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CAT抗凝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指南均建议CAT初发患者完成3~6个月抗凝治疗后,应继续接受无限期的抗凝。医师在确定肿瘤患者的抗凝疗程时,应评估血栓复发风险、出血风险,优化治疗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中国血友病诊治报告2023
    薛峰, 戴菁, 陈丽霞, 刘葳, 张厚强, 吴润晖, 孙竞, 张心声, 吴竞生, 赵永强, 王学锋, 杨仁池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2): 89-115.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2.001
    摘要3373)   HTML100)    PDF(pc) (1494KB)(3760)    收藏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罕见病的防治。作为罕见病的代表疾病之一,我国的血友病防治取得了较大进步。1986年至1989年,全国血友病研究协作组按统一的方法及标准开展了我国的血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血友病患病率为2.73/10万人口,国内各地区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年,荟萃分析显示我国的血友病患病率为2.8/10万。2018年,基于天津城市人口的数据,推算天津当地的血友病患病率为3.09/10万。随着血友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要求申请血友病综合管理中心和诊疗中心的医院必须能独立开展血友病诊断相关筛查试验和确诊试验。血友病诊断中,对于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我国多数实验室通常采用基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检测的一期法(凝固法)。但需注意,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血友病需采用2种以上的活性检测方法。我国患者F8基因的各突变类型与国际数据报道类似;我国患者F9基因突变以单个碱基点突变为主,未发现突变热点。截至2023年6月,我国共有261家中心通过全国血友病登记系统,登记包括血友病在内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共计4万余例。我国的血友病治疗史经过不充分按需治疗、小剂量预防治疗探索等,目前已经往更高疗效的较高剂量预防及个体化预防治疗迈进。本报告基于登记数据及文献,全面总结我国血友病领域临床研究以及医疗保障方面的进展,分析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血友病诊疗水平指明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无人飞行器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综述
    程昊宇, 张硕, 刘泰涞, 徐胜利, 黄汉桥
    空天防御    2024, 7 (1): 6-15.  
    摘要776)      PDF(pc) (994KB)(3645)    收藏
    面向未来高动态、强对抗、强拒止的作战环境,智能化水平成为制约无人飞行器执行任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作战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围绕无人飞行器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这一难度高、发展快、前景广的研究方向,综述了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首先,结合无人飞行器的发展研究历程与现状,指出了开展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对当前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最后,对无人飞行器自主决策与规划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DNA甲基化检测助力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
    刘益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4): 393-401.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4.011
    摘要1726)   HTML40)    PDF(pc) (1010KB)(3280)    收藏

    DNA甲基化是国内外癌症早筛采用的常用检测指标。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表达下调或关闭,从而激活原癌基因的表达,促使肿瘤发生。用于DNA甲基化检测的样本主要采用脱落细胞、血液样本和石蜡包埋组织。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SP)、核酸质谱、甲基化芯片、亚硫酸氢盐测序、第二代测序技术等。与突变检测相比,DNA甲基化的检测优势在于其肿瘤特异性高、可检测位点多、信号丰度高,且可实现组织溯源。目前,DNA甲基化检测被主要运用在临床脑胶质瘤用药指导、肺癌辅助诊断和高危分流、膀胱癌高危分流和复发监测、宫颈癌高危分流、结直肠癌和胃癌早期筛查及复发监测。在实现大规模临床常规应用前,需注意精准定位DNA甲基化检测的应用场景,相对于耐受性良好的内镜检查,其高危分流的刚需性可能会下降。在辅助诊断病理诊断灵敏度较低的肿瘤、肿瘤监测和预后评估方面,DNA甲基化检测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检测流程和质量管理的规范,DNA甲基化检测会被更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提高肿瘤的早筛和诊断灵敏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国外小型巡飞弹发展分析及其预警系统应对策略研究
    李超, 李浩, 苏号然
    空天防御    2023, 6 (3): 58-65.  
    摘要515)      PDF(pc) (1082KB)(3203)    收藏
    在纳卡冲突和俄乌冲突中,小型巡飞弹的实战应用再次引起了世界各军事强国对巡飞弹的重视。本文以国外小型巡飞弹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巡飞弹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几种典型小型巡飞弹的发展现状及最新作战应用发展动态,并对几款小型巡飞弹性能参数进行了归纳对比。通过分析小型巡飞弹的典型作战应用类型以及作战优势,对未来预警系统应对小型巡飞弹作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预警系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门控循环注意力网络的配电网故障识别方法
    陈昊蓝, 靳冰莹, 刘亚东, 钱庆林, 王鹏, 陈艳霞, 于希娟, 严英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4, 58 (3): 295-303.   DOI: 10.16183/j.cnki.jsjtu.2022.091
    摘要324)   HTML12)    PDF(pc) (2938KB)(3011)    收藏

    为了提高小样本条件下配电网故障辨识准确率,提出一种门控循环注意力网络模型.首先,通过注意力机制赋予故障相中关键周期较高权重,通过加权运算使得模型更加关注上述关键信息.其次,利用门控循环网络处理波形序列,该网络利用门控信号控制记忆传递过程,并借由记忆传递建立序列中不同阶段输入波形和故障类别概率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识别准确率.基于仿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均表明:所提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准确率远优于同等条件下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决策树、卷积神经网络等常用分类模型,为配电网故障辨识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美军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与启示
    张雪
    空天防御    2023, 6 (4): 12-16.  
    摘要1193)      PDF(pc) (639KB)(2939)    收藏
    数字化转型是军备转型的战略需求,也是军事理念变革的重要保证,更是智能化技术条件下打赢未来战争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持续保持战争优势,美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本文分析了美军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发展目标、意义和实施途径,并从标准规范建立、数据模型构建、人员数字化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军队数字化 转型的具体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造血淋巴肿瘤MDS和AML分类更新解读
    叶向军, 卢兴国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5): 421-428.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5.002
    摘要1371)   HTML45)    PDF(pc) (1392KB)(2899)    收藏

    基于修订的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造血淋巴肿瘤分类之后相关领域积累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进展,WHO在2022年提出了第5版造血淋巴肿瘤分类(以下简称第5版分类)。第5版分类中骨髓增生异常性肿瘤/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syndrome,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与第4版分类有较大更新,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乃至疾病登记、科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发表于Leukemia杂志出版的第5版分类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官方网站上发布的第5版分类测试版进行解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退化系统的质量控制、状态维修与备件订购联合策略优化
    韩梦莹, 马书刚, 杨建华, 李伟, 马志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4, 58 (3): 361-370.   DOI: 10.16183/j.cnki.jsjtu.2022.356
    摘要224)   HTML8)    PDF(pc) (5697KB)(2877)    收藏

    针对关键生产系统退化过程中出现3种状态的问题,提出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质量控制、状态维修与备件订购联合策略.首先,考虑系统退化状态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设计了在系统退化初期检查系统状态,而在退化后期检查产品质量的两阶段检测策略.其次,根据状态检测信息、产品质量信息及故障信息选择应采取的维修活动,结合系统更新时备件所处的状态确定检测周期内各种可能的事件,构建有限时域内的平均费用率模型.然后,基于离散事件仿真和响应曲面法设计优化算法以快速近似求解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部分将所提联合策略与对比模型策略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联合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紫外线辐射致皮肤老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珩, 王珏, 周栩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3): 382-.  
    摘要304)      PDF(pc) (992KB)(2800)    收藏
    长期日光暴露下的皮肤会出现功能受损甚至遗传物质改变,表现为水分丢失、弹性缺失、皱纹生长、黑色素沉
    着及干燥等老化特征。引起皮肤光老化的方式繁多且机制复杂,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老化的影响尤其明显,能作用
    于皮肤的紫外线分为UVA和UVB两种,主要通过氧化应激、损伤遗传物质、改变表皮微生物群落、破坏细胞器功能与结
    构、重塑细胞外基质(ECM)等5种机制作用于皮肤而导致光老化。本文对这5种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紫外线辐射所致
    皮肤老化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装备体系效能评估及支撑技术综述
    苏泓嘉, 罗宇成, 刘飞
    空天防御    2023, 6 (3): 29-38.  
    摘要899)      PDF(pc) (619KB)(2688)    收藏
    效能评估用于评价装备完成特定作战任务目标的能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论证中。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该领域的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基于多属性决策、复杂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3类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并分析了上述方向的研究现状;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支撑技术方面,总结了指标约简与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现有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装备体系效能评估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面向增材制造的导弹结构优化设计综述
    柯林达, 张小龙, 崔哲, 顾铭峰, 赖彩芳, 刘勇
    空天防御    2023, 6 (2): 28-34.  
    摘要542)      PDF(pc) (1107KB)(2682)    收藏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深入,创新导弹结构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的协同融合,必定是导弹研发领域发展突破的重要方向。从静力学设计、动态结构设计、耦合动力学3个方面,探讨了先进增材制造技术在导弹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导弹结构优化涉及动态特性、气动弹性、力热耦合等多个方面,增材制造凭借其独特优势,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和加工瓶颈,进一步实现了航天武器装备结构的轻量化、体积小型化、功能集成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国老年骨髓增生异常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MDS专委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 (03): 285-296.   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3.006
    摘要1374)   HTML75)    PDF(pc) (1106KB)(2660)    收藏

    骨髓增生异常性肿瘤(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经细胞和(或)祖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肿瘤。欧美流行病学调查揭示,MDS发病率为(4~5)/10万,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位诊断年龄为73~76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01年诊断标准,在2004年至2007年对中国上海地区约390万人的调查中发现,MDS平均发病率为1.51/1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62岁,其中约1/3的患者会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53%的患者因血细胞减少引发的感染、出血或合并症而死亡。老年MDS患者由于合并症较多、体质较弱,无论是治疗选择、疾病转归都有其特点。老年MD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稍高于年轻患者,而其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较年轻患者明显增高。此外,老年MDS患者发生基因突变的数量更多,平均每例患者可发生1.8个基因突变,其中以ASXL1TET2SF3B1STAG2SRSF2TP53突变更多见;而年轻患者的突变数量为平均每例患者发生1.2个基因突变,且以U2AF1ASXL1RUNX1突变较常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MDS唯一的根治疗法,年轻患者可行清髓性移植,但老年患者只能行减低剂量预处理(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RIC)的allo-HSCT治疗。老年MDS患者的自然病程和预后差异很大,由年龄(>70岁)、脆弱指数、分子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is scoring system, IPSS)分组等组成的MDS综合预后评分,能更好地预测MDS患者化疗的耐受性和治疗不良反应。本共识根据国内外老年MDS研究的最新循证证据,经学组专家共同讨论后制定,旨在规范中国老年MD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全程管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无人机多模态融合的城市目标检测算法
    王建园, 陈小彤, 张越, 孙俊格, 石东浩, 陈金宝
    空天防御    2024, 7 (1): 32-39.  
    摘要843)      PDF(pc) (1812KB)(2580)    收藏
    城市低空运用小型无人机检测车辆等城市目标正逐渐成为主流手段。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场景中可见光探测易受光照影响、无法夜间工作和红外探测目标边缘模糊,导致单模检测网络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融合和深度学习网络的无人机多模态融合的城市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基于DUT-VTUAV可见光-红外配准数据集和TIF图像融合算法,构建多模态融合数据集;其次,对比了现有YOLO(You Only Look Once)检测系列网络的检测精度、速度及参数量等性能参数,选择出最适合无人机端移动部署的轻量化网络YOLO v5n;最后,综合运用图像融合算法和目标检测模型,形成多模态融合检测算法。在车辆数据集上进行的对比实验表明:相对单模检测,所提出的算法的检测精度得到有效提升,mAP高达99.6%,且该算法可在0.3 s内完成一组可见光-红外图像的融合检测,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语象叙事在口头传统中的应用——以蒙古史诗为例
    阿婧斯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 (5): 185-19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3.05.019
    摘要244)   HTML3)    PDF(pc) (1431KB)(2525)    收藏

    语象叙事(Ekphrasis)意为“对图像再现的语言再现”,传统关于语象叙事的研究集中在古典学和现代文艺理论领域,但笔者认为对语象叙事的研究需要回归到口头诗学的视域之中,在以蒙古史诗为代表的口头传统中重新理解语象叙事的本质。不同于文本阅读,口头活态的蒙古史诗演述更强调内容的生动直观,语言具有鲜明的图像化的特点,会繁复铺陈地描述如武器、服饰等具体器物。因为口头艺人在即时讲述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语象叙事唤起听众的心理图像,把听众变成观众,强化听众的参与感,在线性的声音时序中构筑空间,为听众创造多元立体的接受体验。但同时语言和图像存在多层次的唤起和悖反关系,艺人的语言图像到听众的心理图像传输存在间隙,个体的心理图像与现实图像也可能存在不一致,同时语言图像会放大现实图像的缺席,而史诗的诗学张力就寄居在语象叙事这种语言和图像的辩证关系之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AC loss study on a 3-phase HTS 1 MVA transformer coupled with a three-limb iron core
    Yue Wu, Shuangrong You, Jin Fang, Rodney A. Badcock, Nicholas J. Long, Zhenan Jiang
    Superconductivity    2024, 10 (0): 100095-.   DOI: 10.1016/j.supcon.2024.100095
    摘要436)   HTML417)    PDF(pc) (4938KB)(2521)    收藏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HTS) technolog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achieve compact transformers. Addressing AC loss in the HTS winding is crucial for HTS transformer applications. Most numerical AC loss studies on HTS transformers have neglected the influence of iron cores. This work carries out an AC loss study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an iron core on the HTS windings in a 3-phase HTS 1 MVA transformer coupled with it. AC loss simulations for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both with and without the iron core are conducted by adopt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T-A homogenization method. When the iron core is incorporated, the saturation magnetic fields of iron materials, flux diverters (FD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es, and variations in turn spacings in the LV winding composed of Roebel cables are considered to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e on the AC loss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The inclusion of the iron core leads to a 1.2% increase in AC loss for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while simulating at the rated current. We attribute this slight difference to the non-inductive winding structure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where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in the space between the LV and HV windings effectively shields the influence of the iron core.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面向联合作战仿真多层次过程模型的层次树构造方法研究
    张明新, 苏炯铭, 张明恩, 李如飞, 钱晓超
    空天防御    0, (): 6-12.  
    摘要274)      PDF(pc) (1041KB)(2492)    收藏
    联合作战仿真实验涉及的模型种类丰富、实验设计和评估分析复杂、实验结果应用场景多样,需要综合运用工程级、交战级、任务级、战役级等各层级的模型及其仿真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分析评估需求。对实体层次性一般采用聚合解聚进行研究,但针对作战过程的层次性目前还缺少合适的描述、分析、集成方法。本文借鉴已有的层次描述和分析方法,采用层次树概念对不同层次的过程模型进行描述,对层次树的构造、操作和应用进行分析,通过实例给出层次树的具体应用。过程模型的层次树描述可以为多层次联合仿真应用分析、多层次模型管理提供支持,有效提高不同层次模型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高血压报告》(2023年)概要及解读
    张冬燕, 李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 (03): 297-304.   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3.007
    摘要1597)   HTML43)    PDF(pc) (945KB)(2484)    收藏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发布了首个《全球高血压报告—与无声杀手的赛跑》,报告涵盖了全球高血压的流行情况和管理方法,分析了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及疾病负担,探讨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价了降压治疗的成本效益,并介绍了多国高血压管理的成功案例,尤其是HEARTS高血压防控计划的全球推广情况。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严重危害健康。过去30多年间,全球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患者的数量翻了一倍,从1990年的6.5亿增长至2019年的13亿,在30~79岁的全球高血压患者中,大约54%诊断为高血压,其中42%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而仅有21%得到控制。2019年,全球范围内超过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可归因于收缩压升高,如果全球范围内将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到50%,从2023年至2050年间可以避免7 600万人死亡。人群水平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盐和低钾摄入、饮酒、缺乏运动、空气污染等。WHO支持通过减少膳食钠摄入,增加钾摄入、限制饮酒、戒烟、增加运动和改善空气污染等方式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治疗方面,WHO指南建议对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的个体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特定人群,收缩压在130~139 mmHg之间时也建议开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推荐使用单片复方制剂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我国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管理情况同样令人关注。高血压是我国人群中重要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因素,通过学习和借鉴全球高血压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特别是推动HEARTS技术包在我国的应用,以提升高血压管理效果。该报告旨在提醒人们重点关注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这一公共卫生挑战,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成功案例明确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并为各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实现2025年将未控制高血压比例较2010年相对下降25%的全球目标而共同努力。本文结合中国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与管理情况对该报告进行简要解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俄乌无人机攻防作战对反无装备发展的启示
    张要一, 李宁
    空天防御    2024, 7 (3): 34-39.  
    摘要729)      PDF(pc) (924KB)(2406)    收藏
    根据俄乌双方在冲突中采用无人机攻防作战的情况,研究未来应对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空中威胁的方法。通过梳理俄乌双方投入的无人机整体概况,总结双方运用各类无人机构建一体化侦察与进攻体系的方法;从应对无人机威胁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双方投入的反无人机装备整体概况,总结双方运用各种软硬杀伤手段构建一体化反无人机体系的方法。基于战争实践经验,并结合美军等强敌对无人机、反无人机装备的发展情况,提出未来反无人机装备发展的若干启示与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中国1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蕾, 吴希, 戴菁, 武文漫, 丁秋兰, 王学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3): 261-269.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3.09
    摘要297)   HTML12)    PDF(pc) (991KB)(2396)    收藏

    目的:分析中国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栓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栓与止血门诊的118例CVST患者,患者均经2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确诊。收集其临床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及易栓症基因Panel筛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VST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8例CVST患者中,88.1%(104/118)的患者初发CVST年龄<45岁。57.6%(68/118)的患者仅经历1次CVST,33.1%(39/118)的患者发生至少2次静脉血栓,37.3%(44/118)的患者除CVST外,还经历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其他部位血栓。CVST累及的各个静脉窦中,上矢状窦最易形成血栓(77/118),有54.2%(64/118)的患者存在多部位静脉窦同时受累。易栓症危险因素筛查显示,70.3%(83/118)的患者至少携带一个较明确的血栓危险因素,遗传性和获得性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分别为63/118(53.3%)和38/118(32.2%)。男性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抗凝蛋白缺陷症(35/66)和抗磷脂综合征(5/66)等,女性患者则以抗凝蛋白缺陷症(20/52)、产科因素(11/47)及服用避孕药(5/47)等为主。血栓危险因素不明的35例患者中,仍有超过30%的患者曾经历反复血栓或其他部位静脉血栓。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遗传性危险因素[危险度(odds ratio, OR)=21.64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9.455~49.544,P<0.000 1]和获得性危险因素(OR=10.836,95%CI为4.306~27.270,P<0.000 1)均为CVS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携带遗传性危险因素(OR=2.270,95%CI为1.021~5.048,P=0.044)也是CVST患者反复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人群中,CVST好发于中青年期,70.3%的患者至少携带一个较明确的血栓危险因素,其中遗传性危险因素是CVST的主要病因,检出率达53.3%,明显高于国外报道(遗传性危险因素检出率22%)。携带遗传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CVST或反复静脉血栓的风险显著升高,针对CVST高风险人群应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Superconducting nanostrip single photon detectors fabricated of aluminum thin-films
    Yuting Jiang, Xingyu Zhang, Hui Zhou, Xiaofu Zhang, Hao Li, Lixing You
    Superconductivity    2024, 10 (0): 100096-.   DOI: 10.1016/j.supcon.2024.100096
    摘要151)   HTML152)    PDF(pc) (1122KB)(2332)    收藏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Al nanostrips for single photons at various wavelengths. The Al films were deposited using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the sophisticated nanostructures and morphology of the deposited films were revealed through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fabricated Al meander nanostrips, with a thickness of 4.2 nm and a width of 178 nm, exhibited a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2.4 K and a critical current of approximately 5 μA at 0.85 K. While the Al nanostrips demonstrated a saturated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for 405-nm photons, the internal detection efficiency exhibited an exponential dependence on bias current without any saturation tendency for 1550-nm photons. This behavior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elatively larg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coherence length of the Al films. By further narrowing the nanostrip width, the Al-SNSPDs remain capable of effectively detecting single telecom photons to facilitat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Numerical modelling of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behaviors in HTS coil with implementation of H formulation in FE software
    Huadong Yong, Dong Wei, Yunkai Tang, Donghui Liu
    Superconductivity    2024, 10 (0): 100097-.   DOI: 10.1016/j.supcon.2024.100097
    摘要384)   HTML368)    PDF(pc) (3029KB)(2264)    收藏

    (Re)Ba2Cu3O7-x (REBCO) coated conductors (CC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concern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in magnetic fields of high strengths. A huge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generated in the superconducting coil when conducting large currents in strong magnetic field. Thus, management of stress and strain has become a key technical challenge for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superconducting coil during operation.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electro-magnetic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onducting coil in strong magnetic field, an electromechanical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H-formulation and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ALE) method is proposed here with FE software. To verify the proposed model, the simulation outcomes of the coil during magnetiz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utcomes. The coupling effect of magnet at high field strengths is dependent on the position of the coil. To reduce the screening current effect, the overshoot method with plateau is found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overshoot method, and an increase in the stabilization time can decrease the maximum value of stress. Finally, the electromechanical behaviors of single winding coil and two-tapes co-winding coil are compared.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Pressurization, intercalation, doping, and elemen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perconductivity near perturbation onsets
    Shermane M. Benjamin
    Superconductivity    2024, 10 (0): 100098-.   DOI: 10.1016/j.supcon.2024.100098
    摘要145)   HTML122)    PDF(pc) (1976KB)(2256)    收藏

    Superconductivity is a phenomenon arising from cooperative electron behavior. However, correlations among (1) the minimum tuning parameter required for emergence, (2) the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 resulting from minimal tuning, and (3) the host's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still elude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Recent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such as those revealing ideal gas-like correlations at the onset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intercalated superconductors, motivate this study. Our investigation reports similar findings in systems (>170 compounds) exhibiting superconductivity through other perturbative means, such as single-element doping. In general, statistical measures, including distance correlation analyses (≠ linear regression fit) of thermodynamic variable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near the superconducting onset of systematically tuned compounds. These relations involve unit cell volume (V), the number of valence electrons (N), and the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c). Note: The author's primary aim is not to validate or challenge BCS theory; it is instead to focus on leveraging methodology led by available data to enhanc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nd cost-effective superconductor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中国ERCP的发展及展望
    李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 28 (04): 279-282.   DOI: 10.16139/j.1007-9610.2023.04.001
    摘要1198)   HTML17)    PDF(pc) (838KB)(2230)    收藏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一种介入性内镜技术,在内镜和X线成像的引导下对胆胰疾病进行诊治。20世纪70年代始,中国开始引进ERCP技术。90年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改进,ERCP在中国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展ERCP。2000年后,中国的ERCP技术和设备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许多大型医院开始设立ERCP中心。同时,学术交流和培训也促进了ERCP技术的教学和实践,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近年来,中国的ERCP水平不断提高,且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迭代。目前,ERCP已经成为中国内镜领域重要的技术之一,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ERCP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医学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改进以及几代ERCP专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精确打击体系智能化的发展
    范晋祥, 刘益吉, 李宁, 柴娟芳
    空天防御    2023, 6 (4): 1-11.  
    摘要590)      PDF(pc) (831KB)(2143)    收藏
    近年来,为了适应作战方式向多域/全域联合作战方向发展,以及武器装备向协同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提升精确打击体系在体系化联合作战及与强敌对抗条件下的打击能力,美国等军事强国基于近十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商用、工业和科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经验,大力开展精确打击体系智能化研究和开发,并实现初步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外先进的精确打击体系智能化发展情况,分析了先进精确打击体系对智能化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精确打击体系的信息支持系统智能化与精确交战环节智能化的整体发展情况,并简述了相关关键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国外仿真VV&A标准综述
    王秉珩, 李伟, 张欢, 马萍, 程会川, 张建超, 杨明
    空天防御    2023, 6 (3): 13-24.  
    摘要658)      PDF(pc) (1612KB)(2116)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建模与仿真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而仿真能否代表真实世界成为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仿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V&A)是保证仿真正确性和可信性的关键,而仿真VV&A标准为VV&A工作的开展、VV&A活动的规范等提供指导。首先对国外仿真VV&A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进而从应用目的、术语定义、设计思路等方面对国外仿真VV&A典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对国内外仿真VV&A标准简要对比的基础上,展望未来仿真VV&A标准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诊断专家共识(2023年版)
    2030脑与类脑计划变性病痴呆多模影像诊断标准及分子影像技术研究课题组, 上海市衰老与退行性疾病学会衰老与认知障碍分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 (01): 30-39.   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1.005
    摘要1039)   HTML10)    PDF(pc) (9441KB)(2079)    收藏

    临床医师面对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首先应完善结构MRI(或CT替代)检查,以明确其颅内病变和脑萎缩情况。对于伴有特定临床表现的患者,推荐加行特定MRI序列扫描进一步辅助诊断。对于疑似AD源性认知障碍的患者,推荐加行斜冠状位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1)序列扫描,进行海马内侧颞叶萎缩评分。对于疑似血管性因素或特殊感染(朊蛋白)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建议加选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对于疑似合并锥体外系症状和(或)小血管病变患者,尤其是脑淀粉样血管病及并发糖尿病的认知障碍患者,建议加选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常规MRI检查发现可疑占位时,可选用增强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对于疑似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认知障碍患者,可选用弥散张量成像序列。对于怀疑神经变性病导致的痴呆,推荐完善18F-FDG PET和Aβ-PET或tau-PET检查。Aβ-PET显像和tau-PET显像可实现脑内病理蛋白沉积程度和范围的可视化,对于痴呆具有重要的预测和诊断价值,并可用于痴呆的鉴别诊断以及疾病进展评估。此外,静息态功能性MRI、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以及一些新兴的影像检查手段,如相位对比脑脊液电影MRI、类淋巴显像已经在认知障碍疾病中开展研究,期待未来能用于临床,更好地辅助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注意的是,神经影像学结果并不能代表疾病的完整诊断和临床症状,必须慎重解读和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要点解读
    章振林, 岳华, 李梅, 夏维波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 22 (03): 230-233.   DOI: 10.16150/j.1671-2870.2023.03.04
    摘要828)   HTML14)    PDF(pc) (913KB)(2034)    收藏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积极应对是医药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骨质疏松及由此引发的骨折尤其值得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针对中国人群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结合国内、外高质量的医学研究证据,制定并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本文将结合指南的要点、循证医学证据以及我国临床实践,专注于新版指南中关于“骨折风险分层及治疗选择”以及“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程”2个关键临床问题的解读。关于骨折风险,本指南中将其为分高骨折和极高骨折风险,取消了低、中风险分类,对极高骨折风险指标之一“近期发生骨折”,“近期“定义为“24个月”;鉴于FRAX模型低估中国患者骨折风险,提出临床需制定操作性强的骨折风险分层判定标准。关于药物治疗,对于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应充分评估,才能进入药物假期,且仍需定期随访;尽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取消了特立帕肽致骨肉瘤的警示及24个月的疗程限制,但我国该药的使用说明书提示疗程依然为24个月。本次指南立足于国内外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可为临床提供参考及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图像中国建筑史》“斗栱”系列术语英译知识再生产阐释
    田华, 刘迎春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 (1): 49-5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1.003
    摘要313)   HTML11)    PDF(pc) (1672KB)(1996)    收藏

    中国古建筑术语是构成古建筑知识的基本元素,其英译对于能否有效进行古建筑知识的跨文化再生产至关重要。知识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跨语言的知识加工、重构和再传播的文化行为和社会实践。以知识翻译学为视域,采用描写性研究方法,以《图像中国建筑史》中“斗栱”系列术语的英译为例,探究中国古建筑术语的翻译策略及成因,从而揭示中国古建筑地方性知识向世界性知识跨文化再生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古建筑“斗栱”系列术语英译采用音译为主、构建语境、保持系统性、图文互释等策略。分析发现英译策略的选择受到时代背景、翻译目的、译者素养以及上下文语境等文本内外因素的影响。文章对地方性知识的世界化以及文明互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沉桩施工作业要点概述
    樊长辉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1-7.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01
    摘要481)      PDF(pc) (6154KB)(1991)    收藏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沉桩作业需要多种船舶机械设备与工装吊梁索具等, 只有选择符合要求的船机设备与工机具, 才可保证施工目标的顺利完成。 为了遴选符合的船机设备及工机具, 对比国内外单桩施工的不同, 以某项目单桩沉桩为背景, 具体分析主浮吊船的选择考虑要点与液压桩锤的可打性; 并通过对稳桩平台的校核分析及单桩沉桩其他施工作业要点的说明, 给出了国内海上风机单桩沉桩施工船机设备及工机具选择的考虑要点, 及相关校核分析方法。 本文可为海上风电场单桩基础沉桩施工船机选择、 稳桩平台设计校核、 施工组织及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体外三维功能性皮肤组织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李洋, 惠涛涛, 张波, 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4, 20 (2): 240-.  
    摘要189)      PDF(pc) (1034KB)(1982)    收藏
     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或器官修复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再生医学的重要手段。组织工程皮肤
    的出现为临床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但是,面对皮肤组织的复杂性,构建功能性三维皮肤组织工程
    模型,来模拟或替代原生皮肤仍具有多重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构建皮肤组织模型的细胞类型及来源、三维皮肤组
    织工程模型构建技术、皮肤组织工程模型的类型、应用及展望等方面,综述目前体外三维功能性皮肤组织模型构建研究
    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构建理想的皮肤组织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及突围路径
    高畅, 李红涛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3, 10 (2): 89-94.   DOI: 10.12087/oeet.2095-7297.2023.02.14
    摘要636)      PDF(pc) (2904KB)(1970)    收藏
    海洋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但能量难以储存。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备绿氢,可为绿色能源的储存提供全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海上水电解制氢技术、海上氢能储运技术、海上制储氢装备设计以及海上制储氢方案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国内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海上风电制氢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及防御体系发展现状
    刘双喜, 刘世俊, 李勇, 闫斌斌, 闫杰
    空天防御    2023, 6 (3): 39-51.  
    摘要553)      PDF(pc) (2112KB)(1967)    收藏
    随着作战模式和高超声速相关技术的变革更新,高超声速飞行器应运而生,其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重大威胁,势必将引发新的战术战法、军事理论的变革。本文系统性地梳理了各军事大国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现阶段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体系装备情况,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全领域信息网络、打造全方位拦截态势、完善全要素指控平台等方面给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策略,以期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