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5, Vol. 25 ›› Issue (2): 87-100.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5.02.008
出版日期:
2025-04-28
发布日期:
2025-03-20
作者简介:
黄勤,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戏曲翻译。电子邮箱: huangqin@hust.edu.cn;基金资助:
Online:
2025-04-28
Published:
2025-03-20
摘要:
《文赋》英译始于20世纪40年代,目前已有八个重要英文全译本。本文基于知识翻译学提出的“以真求知”“以善立义”和“以美行文”的翻译标准,对同为旅美华人离散译者的陈世骧与方志彤的《文赋》两个英文全译本在词汇、句法、修辞和语篇四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两英译本在“真、善、美”三个层面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陈世骧旨在向西方传播其“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论这一中国古代文论知识话语,同时受其“诗体翻译”思想影响,其译本主要采用归化策略,整体上兼具“真、善、美”特征。方志彤旨在向美国文学界传播原汁原味的魏晋文论知识,受其忠实翻译观影响,其译本以异化策略为主,体现出对原文文论知识的求“真”,但在“善”与“美”两方面则稍逊色于陈译本。两英译本均对中国古代文论知识话语的世界性重构做出了贡献。
中图分类号:
黄勤, 赵秋蕾. “真、善、美”视域下《文赋》华人离散译者英译本比较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2): 87-100.
HUANG Qin, ZHAO Qiule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Wen Fu by Chinese Diasporic Translator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Knowledge with Truth, Determining Theme with Kindness, and Writing with Aesthetic Feeling”[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5, 25(2): 87-100.
[1] | Bennett, K. 2023. Approaches to knowledge translation[A]. In R. Meylaerts & K. Marais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cepts [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443-462. |
[2] | Chen, S. H. 1953. Essay on Literature: Written by the Third-Century Chinese Poet Lu Chi[M]. Portland: The Anthoensen Press. |
[3] | Fang, A. 1951. Rhymeprose on Literature: The Wen-Fu of Lu Chi (A. D. 261—303)[J].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3): 527-566. |
[4] | Fang, A. 1959.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Difficulty of Translation[A]. In R. A. Brower (ed.). On Translation [C]. Cambridge &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11-133. |
[5] | 曹顺庆、 夏甜. 2020. 变异学与他国化: 走出东方文论“失语症”的思考[J]. 文艺争鸣(12): 76-82. |
[6] | 陈世骧. 1971. 论中国抒情传统(1971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比较文学讨论组致辞)[A].张晖.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C].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9. |
[7] | 陈笑芳. 2018. 陆机《文赋》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影响[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56-61. |
[8] | 程汇涓. 2008. 陆机《文赋》英译探赜[J]. 英语研究(2): 53-58. |
[9] | 崔凌霄、 李淑华. 2023. 译者主体性的知识翻译学阐释[J]. 外语电化教学(2): 78-81,94,116. |
[10] | 戴文静、 吕检生. 2022. 《文赋》海外英译及其接受研究[J]. 外国语文研究(5): 71-82. |
[11] | 龚献静. 2017. 二战后美国资助翻译中国文化文本的项目特点及启示[J]. 中国翻译(1): 42-48. |
[12] | 郭绍虞. 2001.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3] | 胡中丽. 2016. 陈世骧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论的建构[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
[14] |
蓝红军. 2022.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J]. 当代外语研究(2): 34-44,1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4 |
[15] | 李凤琼. 2016. 《文赋》在美国: 从方志彤到麦克雷什[A].胡晓明. 作为理论资源的中国文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二辑)[C].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5-38. |
[16] | 李建中. 2002. 中国古代文论[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17] |
李瑞林.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论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1): 47-5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3 |
[18] | 刘冬颖、 李思远. 2024. “四海”观念的历史演变与“大一统”文化精神的生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9-107. |
[19] | 吕尚伟. 2021. 陆机骈文研究[D]. 青岛: 青岛大学. |
[20] | 钱钟书. 1979. 管锥编(第四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
[21] |
覃江华. 2022. 翻译与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知识翻译学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1): 60-7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4 |
[22] | 王洪涛、 王海珠. 2021. 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文赋》两英译本比较研究[J]. 外国语文(5): 110-118. |
[23] | 卫思谕. 2022. 知识翻译学的创新探索[N]. 中国社会科学报(6-13): 001. |
[24] | 谢朝枢. 1971.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陈世骧教授谈《诗经》、海外、《楚辞》、台港文学[A].张晖.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C].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95-410. |
[25] | 杨枫. 2021. 知识翻译学宣言[J]. 当代外语研究(5): 2,27. |
[26] | 杨枫. 2022a. 知识翻译学的翻译定义与分类[J]. 当代外语研究(1): 1-2. |
[27] | 杨枫. 2022b. 知识的地方性与翻译的世界性[J]. 当代外语研究(3): 1-2. |
[28] | 杨枫. 2023. 知识翻译学论纲[J]. 当代外语研究(4): 1-2. |
[29] | 杨枫、 李思伊. 2024. 真、善、美: 作为方法论的中和翻译[J]. 中国翻译(1): 9-15, 189. |
[30] | 尹丕安、 王迎双. 2023.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秦腔剧本英译[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107-113. |
[31] |
岳峰、 陈泽予. 2022. 从知识翻译学的真、善、美标准谈知识翻译学的英语译名[J]. 当代外语研究(3): 65-7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8 |
[32] | 张执遥. 2019. 论方志彤典籍英译的读者取向[J]. 东方翻译(6): 53-57. |
[1] | 杜世洪, 施金宏.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翻译过程的描述知识与知识描述[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112-124. |
[2] | 戴光荣, 沈思仪, 黄栋樑. 深度学习与知识融合:翻译技术教学模式构建路径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125-138. |
[3] | 刘军平. 论知识翻译学理论建构的辩证法[J]. 当代外语研究, 2025, 25(1): 96-111. |
[4] | 李晶, 华云鹏. “译者能力”的知识翻译学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6): 103-114. |
[5] | 吴攸. 从“西学东渐”到“中西对话”:知识翻译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与传播[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6): 35-46. |
[6] | 崔凤娟, 谢琳. 真、善、美原则下《万物之生》字幕翻译评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6): 79-88. |
[7] | 冯正斌, 齐北羽. 知识翻译学视阈下中国戏曲西渐历程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5): 15-24. |
[8] | 赵宏, 徐路生. 国际语言服务的知识翻译学阐释:以老字号出海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130-144. |
[9] | 金胜昔, 李浩宇.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三体》英译本风格比较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145-157. |
[10] | 莫丽娅. “羊桃”译名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158-167. |
[11] | 孔令翠, 李春兰, 邓丽娜. 中西哲学视域下知识与知识翻译学的建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4): 95-107. |
[12] | 肖华锋, 黄钰钦.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19-28. |
[13] | 杨涛, 梁真惠.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的中国传播学翻译史:反思与展望[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29-42. |
[14] | 李正栓, 苗爽. 藏族格言诗的中和翻译实践[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54-65. |
[15] | 陈婕. 中和翻译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3): 74-8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