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3-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大家治学
    “目标始终如一”——我的学术道路回顾
    谢天振
    2013 (11):  1-4. 
    摘要 ( 198 )   PDF(870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学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语法隐喻新探
    彭宣维
    2013 (11):  5-8. 
    摘要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语法隐喻新探
    彭宣维
    2013 (11):  6-8. 
    摘要 ( 220 )   PDF(410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法隐喻中的映射和整合
    何中清
    2013 (11):  9-14. 
    摘要 ( 395 )   PDF(877KB) ( 81 )  
    语法隐喻理论从语言层次观出发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但是缺乏对其产生机制的认知阐释。本文尝试引入“映射”和“整合”等概念从语言范畴的角度解释语法隐喻的加工过程,并据此探讨语法隐喻中各种类型的映射和整合现象。研究表明,语法隐喻的加工过程是小句表征方式之间的映射和整合,即关系式构式和作为式构式之间的互相映射和整合,共分为两个大类24个小类。本研究有助于重新认识语法隐喻的产生机制,规范其分类,并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的映射和整合提供语言学范畴依据,以期建立一个统一的隐喻理论框架,探索隐喻研究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的there be构式及其隐喻系统——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专题研究
    柴同文
    2013 (11):  15-20. 
    摘要 ( 342 )   PDF(1296KB) ( 67 )  
    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新模式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英语there be构式的语义和语法特征:存在过程是及物性范畴,there be构式是语法范畴,后者是前者的词汇-语法表现形式。进而通过大量语言实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和隐喻理论,对there be构式中涉及的33种隐喻类别进行了系统描写和分析。研究表明,there be构式中的所有隐喻现象都是在系统成分的实例化过程中产生的,仍然属于语法隐喻的范畴,但具有认知属性,是始源过程类型向目标过程类型映射或/和整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中的“时态”语法隐喻
    陈刚妮
    2013 (11):  21-25. 
    摘要 ( 366 )   PDF(629KB) ( 122 )  
    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时态划分,对英语中时态意义的隐喻式体现方式,即时态语法隐喻,进行了一项基于真实语料的研究。结果表明,时态语法隐喻是一大类英语语言现象,由词汇手段体现,而非语法手段;它们主要出现在包孕、环境和属有三个关系过程当中。研究表明,时态语法隐喻的识别和判断是依据整个小句,而非单个成分,如动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语教学与研究
    词汇歧义与双语语义发展的跨语言实证研究
    李海龙
    2013 (11):  26-30. 
    摘要 ( 290 )   PDF(925KB) ( 157 )  
    心理语言学领域已有不少有关双语心理词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然而很少有研究同时从两种语言的交互以及心理表征发展的角度研究词汇歧义现象。在将词汇歧义根据意义之间的联系度分为同形异义、隐喻多义和转喻多义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被试,运用E-Prime软件呈现的翻译识别任务考察各类歧义词的语义表征与发展。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词汇歧义之间以及不同英语水平的被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汉译英方向和英译汉方向没有显著差异。根据Pavlenko(2009)提出的修正层级模型,我们结合实验结果探讨了歧义词的心理表征、双语语义表征的激活与抑制及其对歧义词习得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面纠正性反馈与二语习得——针对英语类指名词短语用法的实证研究
    姜琳, 陈锦
    2013 (11):  31-35. 
    摘要 ( 318 )   PDF(708KB) ( 125 )  
    书面纠正性反馈是二语写作和二语习得领域极富争议的话题。本研究考察了两种形式的书面纠正性反馈(元语言反馈和间接反馈)对于中国学生习得英语类指名词短语的影响。研究采用“前测-干预-后测-延迟后测”的实验设计,通过汉译英和写作两种测试方法来考察反馈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元语言反馈可有效促进英语类指名词短语的习得,而间接反馈则不能。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语阅读中的“超读障碍”研究
    吴诗玉
    2013 (11):  36-42. 
    摘要 ( 323 )   PDF(1038KB) ( 94 )  
    在二语阅读中,超读障碍是一个常见却被忽视的现象,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以尝试探讨“超读障碍”形成的原因。文章认为,读者的先备知识以及知识的策略性应用、认知机制包括工作记忆和抑制与强化机制等等,都是超读障碍形成的原因。而对二语阅读来说,超读障碍源于二语阅读中的“阈值效应”,而它是读者语言水平与各种认知机制,如抑制机制、工作记忆能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既要强调二语阅读中的词汇及语法水平的影响,认识词汇习得中概念重构难题对二语理解及加工的影响,也要进一步认识“阈值效应”产生的认知心理本质。最后,文章提出,可以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也可以在平时教学中进行显性的词汇教学和语言产出的纠错练习来破解概念重构的难题,从而对二语阅读中的“超读障碍”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研究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出版存在的问题——以《大中华文库·二十四诗品》为例
    王晓农
    2013 (11):  43-48. 
    摘要 ( 285 )   PDF(1126KB) ( 155 )  
    “大中华文库”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大中华文库·二十四诗品》为案例,文章主要分析了其英译本存在的翻译和编辑方面的不足,并藉此简要探讨了如何提高典籍英译出版质量,促进中国文化输出的问题。该译本在正文和副文本方面都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主要涉及译文选择、译文本身和译本编辑,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典籍英译目的实现。“大中华文库”版典籍英译应主要由中国翻译家和学者担当,面向西方知识界,全面准确地介绍中华文化,以减少误读。针对性的翻译批评应得到鼓励和加强,以进一步提高典籍英译、出版和传播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译过程研究的整合途径及其在翻译教育中的启示
    侯林平, 李燕妮
    2013 (11):  49-53. 
    摘要 ( 313 )   PDF(1016KB) ( 107 )  
    跨学科研究背景下,翻译过程研究的重要成果往往取决于研究方法的革新。本文在梳理和反思翻译过程主要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翻译过程研究的整合途径,即哲学和一般科学方法关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耦合、多种具体研究方法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认为,翻译过程整合研究是翻译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多元背景下的统一,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拓展了其研究范围。翻译过程整合研究框架下的“翻译教学整合模式”以过程整合研究方法为理论指导,以培养译者的翻译专业能力或曰翻译专长为总目标,以译者自主学习和方法驱动为操作策略,以课堂培训具体过程方法(步骤)为操作程序,对职业翻译教育中的译者培养具有提高其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心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理论与批评
    关于《雪》中“头巾女孩与自杀”的一些问题
    张虎
    2013 (11):  54-59. 
    摘要 ( 310 )   PDF(1312KB) ( 68 )  
    在小说《雪》中,奥尔罕·帕慕克讲述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1980年,在卡尔斯市,一群女学生被政府的一道头巾禁令折磨得心神不宁、形容枯槁,之后,便纷纷开始自杀……本文试结合现代土耳其的建国史、土耳其妇女的解放问题,分析这一故事情节的现实原型、历史原因及其本质。最后,以“头巾女孩”卡迪菲为中心,讨论土耳其妇女在凯末尔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冲突中无所适从的处境,以及帕慕克对这一问题的基本态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个事件,三个文本,三种视角——对六人审判事件三个文本的系统功能视角分析
    张立英
    2013 (11):  60-64. 
    摘要 ( 223 )   PDF(795KB) ( 311 )  
    本研究采用Martin和Rose的关于概念、识别、连接、格律论和评价系统的理论,从语篇语意和系统功能的视角,分析围绕同一事件——前希腊领导人的处决事件——展开叙述的三个不同文本——海明威的小品文、《纽约时报》的报道和《纽约时报》的社论。分析表明三个文本在这五个系统方面有同有异。这些同和异可以从三个文本所属体裁及体裁的功能方面得到解释,体裁的功能由词汇语法和语篇层面的语言手段实现。该发现指向新闻和文学既交叉又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文学批评家系列专访之五
    饮食身份及文化探索者——许文英教授访谈录
    王祖友
    2013 (11):  65-69. 
    摘要 ( 289 )   PDF(260KB) ( 66 )  
    在采访中,曾经身为富布莱特学者的许文英教授首先大致介绍了富布莱特项目及其对她产生的影响。然后述说饮食作为成长的方式,不仅仅是从营养的意义上而言,更重要的是从我们如何选择吃什么、吃得起什么以及怎么吃的意义上来讲。她的《饮食身份》(2008年)是第一本揭示饮食风尚怎样在种族、性别、阶级、流散移民和性等方面塑造亚裔美国人身份的书。她把食物看作亚裔美国人生活中的文化政治斗争的核心所在,这种斗争在看似是私人欲望的领域中进行着。她的专著《中美现实主义中的自由之伦理学和美学》(2003年)旨在从米歇尔·福柯的视角,通过对中、美作家实践的文学现实主义的研究,深化——艺术的就已然是政治的——这样的后现代主义争论,表明两类现实主义作家提供了阐释社会现实的表达,以废除种种文化表象——财富福音、社会达尔文主义、政治自由、政党纯洁和历史进程。谈到对中国、中国的国际角色以及中美关系的看法,许教授表达了她的担忧和希望。此外,她透露其下一本书是关于环境和文学的。书中会涉及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生命、自然和宗教之间的关系的话题。她特别想致力于研究能够提高生态意识的史前信仰——母性崇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评
    第一部口译研究方法论专著——《口译研究方法论》评介
    蓝红军
    2013 (11):  73-74. 
    摘要 ( 222 )   PDF(342KB)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