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外语研究 ›› 2024, Vol. 24 ›› Issue (2): 176-183.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4.02.016
出版日期:
2024-04-28
发布日期:
2024-04-28
作者简介:
梁伟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职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教学、教师发展。电子邮箱:wlingliang@outlook.com
基金资助:
Online:
2024-04-28
Published:
2024-04-28
摘要:
理论教材是翻译学科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翻译学概论》是中国翻译学研究共同体的集体智慧结晶,对于促进翻译学研究生全面掌握翻译学科发展的脉络、加快建设当下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建构翻译学知识体系与学术话语、翻译学研究团队的学术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梁伟玲. 翻译学科知识体系的中国贡献——兼评《翻译学概论》[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176-183.
LIANG Weiling. Chinese Collective Efforts in Developing a Knowledge System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A Review of On Translation Studies[J]. Contemporary Foreign Languages Studies, 2024, 24(2): 176-183.
[1] | 方梦之. 2019. 建设中国译学话语:认知与方法[J]. 上海翻译 (4): 3-7, 94. |
[2] |
方梦之. 2021. 我国译学话语体系的勃兴之路[J]. 当代外语研究 (1): 29-37, 1-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1.004 |
[3] | 韩子满. 2022. 理论改写与科研学术评价——中国翻译理论建设亟须重视的两个方面[J]. 中国外语 19(3):87-94. |
[4] | 洪诗谐、 陈菁. 2021. 中西口译实证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国翻译(1):30-40,190. |
[5] | 蓝红军. 2015. 翻译教学——新时期翻译学学科发展的关键[J]. 中国大学教学 (6):32-37. |
[6] | 蓝红军. 2020. 翻译学知识体系的创新与重构——一个关系论的视角[J]. 中国翻译 (4):5-12,189. |
[7] | 李伟、 骆潇洋. 2020. 翻译知识体系构建的有益尝试——读《现代翻译知识史》[J]. 中国翻译 (3):78-84. |
[8] | 刘和平. 2000. 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从希拉克信函的翻译谈起[J]. 中国翻译 (4):41-46. |
[9] | 刘军平. 2023. 新时代翻译教材编写基本原则窥见[J]. 当代外语研究 (2):70-73,161. |
[10] | 龙晶晶、 宫齐. 2023. 我国翻译教材建设反思:现状、问题与对策[J]. 外语电化教学 (1):93-99,118. |
[11] | 穆雷. 1999.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12] | 穆雷. 2004. 翻译教学: 翻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评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J]. 中国翻译 (4): 61-65. |
[13] | 穆雷. 2021. 我国翻译教育的理念转变与体制建构[J]. 语言教育 (4):2-9. |
[14] |
穆雷、 刘馨媛. 2022.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J]. 当代外语研究 (6):22-29,1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6.004 |
[15] | 穆雷、 梁伟玲. 2023. 翻译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前路(2007—2022)[J]. 中国翻译 (6):48-55,192. |
[16] |
覃江华. 2022. 翻译与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知识翻译学刍议[J]. 当代外语研究 (1):60-7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4 |
[17] | 屈海燕、 许钧、 冯全功. 2022. 《翻译概论》的编写原则与探索——许钧教授访谈录[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4):3-9,90. |
[18] |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2020. 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 | 王东风. 2020. 发展中的中国翻译学科:问题与对策[J]. 中国翻译 (3):5-14,187. |
[20] | 许钧、 穆雷. 2009. 翻译学概论[M]. 江苏: 译林出版社. |
[21] | 许钧、 高方. 2010. 翻译理论素养的培育与翻译理论类教材的编写[J]. 外语与外语教学 (6):62-66. |
[22] | 许钧、 穆雷. 2023. 翻译学概论[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3] | 许钧. 2023. 关于新时期翻译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 当代外语研究 (2):67-69. |
[24] | 杨枫. 2022. 知识翻译学的翻译定义与分类[J]. 当代外语研究 (1):1-2. |
[25] |
喻旭东、 傅敬民. 2022. 翻译知识的三重形态初探[J]. 当代外语研究(5):22-3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5.003 |
[26] | 翟锦程. 2022. 中国当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与途径[J]. 中国社会科学 (11):145-164,207. |
[27] | 赵巍. 2021. 传统译论史料汇编与翻译学学科发展——从《中国传统译论文献汇编》说起[J]. 中国翻译 (5):92-97. |
[28] | 仲伟合、 穆雷. 2008.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外语 (6):4-8,14. |
[1] | 胡波. 瞿同祖自译《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的知识建构——知识翻译学的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2): 35-44. |
[2] | 姜筠. 吴宓及《学衡》对西方汉学的翻译:知识翻译学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40-48. |
[3] | 田华, 刘迎春. 《图像中国建筑史》“斗栱”系列术语英译知识再生产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49-58. |
[4] | 马明蓉. “位育”观:知识翻译学考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4, 24(1): 59-68. |
[5] | 王晶. 翻译与学科发展理论模型——基于知识翻译学的中国学科翻译史研究框架[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20-29. |
[6] | 周福娟. 汪榕培典籍英译的知识翻译学阐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9-45. |
[7] | 徐玉凤.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齐民要术》的数字英译[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46-53. |
[8] | 李亚峰, 高圣兵. 应用翻译研究:基于翻译群体的知识再生产考察[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6): 30-38. |
[9] | 潘艳艳. “国家翻译”与“国家翻译实践”辨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48-156. |
[10] | 王寅. 知识翻译学之体认解读(上)[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16-22. |
[11] | 张保国. 知识翻译学的要素关系与跨国史路径[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23-32. |
[12] | 卢冬丽, 李慧慧. 翻译学知识的话语复现与重构——以《翻译论》的学术日译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5): 33-42. |
[13] | 杨永林. 知识翻译学新范式:怎么看、如何用、盼什么?[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16-28. |
[14] | 陈传显, 张宇. 知识:翻译研究的意义之源[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29-36. |
[15] | 仲文明, 施晨旭. 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的知识翻译学阐释——以OR译名“运筹学”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23, 23(4): 37-4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