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杀子虐母”与伦理禁忌——论《美国梦》中的伦理危机
    张连桥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 (11): 25-3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11.005
    摘要3211)      PDF(pc) (1273KB)(134)    收藏
    爱德华·阿尔比的《美国梦》是一则有关伦理禁忌的道德寓言。剧中的伦理罪行揭示了人类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及其复杂性:“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相互交锋与转变,展现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剧本围绕着一桩“无爱婚姻”和戏剧人物的自然情感而展开:由于剧中人物伦理意识的淡薄,在自然情感的驱动下,竟然“杀子虐母”,导致了血亲关系的破裂,违背了人类早已形成的伦理禁忌,引发伦理危机。他们之所以敢于公然地违背这种伦理禁忌,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受到非理性意志的控制,失去理性后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实施了伦理犯罪。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研究视角,紧扣剧中“杀子虐母”的核心伦理事件,探讨这一伦理事件所引发的诸如责任、义务、孝顺、仁慈、恐惧、绝望、杀戮、自杀等伦理命题,揭示阿尔比的戏剧创作的伦理旨图:通过书写美国家庭生活中极端的道德行为及其对家庭成员的伤害,企图唤醒人们对于亲情的重视和对家庭伦理秩序的维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
    孟祥春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55-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7
    摘要2753)   HTML76)    PDF(pc) (1268KB)(547)    收藏

    “知识翻译学”以“地方性”知识与“世界性”知识之间的跨文化互动为根本理据,融通知识与文化,进而融合“知识”与“翻译学”,围绕“知识翻译”与“翻译知识”构建了一种基于知识并回归知识的译学理论。如果“知识翻译学”沿着“知识翻译之学”的路径构建,则“knowledge translation studies”为恰当的译名;如果沿着“知识之翻译学”路径构建,则“Transknowletology”可作为其可能译名。通过译名反向构建,可创造“知识互动化生”“知识剪刀差”“知识冲击”“知识-文化纠葛”“知识波纹效应”“知识翻译悖论”等一系列新概念与新话语,为“知识翻译学”提供更多的批评工具。“知识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合理界定“知识”,确立翻译标准,整合新的概念与话语,对自身进行“他者”观照,并以“格融”的言说方式介入国际学术,从而丰富、重塑国际译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语料库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英译探析
    肖志清, 邵斌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 (02): 95-10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2.010
    摘要2544)      PDF(pc) (1505KB)(259)    收藏
    自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后,国内外对其英译精彩纷呈,采用的翻译策略大致可以归纳为异化、归化以及半异化半归化等三类。本文采用网络语料搜索、COCA和iWeb语料库验证等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后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异化翻译“Clear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mountains of gold and silver”是传播这一生态新理念的合适译法。重要的中国政治语汇的翻译应坚持“以我为主”和“相对一致性”两大原则,在西方受众可理解的前提下,异化翻译应是首选的翻译策略。半异化半归化的译法在某些场合也可用,特别是在无须突出这一论断的提出者,只需强调这一理念的场合。完全归化的译法只是在非正式语境中作为介绍该理念的补充译法,以利于西方受众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新一代可视化语料库软件#LancsBox的核心功能和应用前景
    王靓婧, 潘璠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5): 77-9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5.009
    摘要2317)   HTML64)    PDF(pc) (9232KB)(570)    收藏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对语料库软件的功能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然而主流语料库软件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多层次的研究需求。新一代可视化语料库软件#LancsBox可读取多语种多格式语料,具有强大检索和统计功能,支持智能检索和基于词类的精细化检索。其核心功能“搭配图解”突破了主流语料库软件只能提取搭配词对的限制,通过多层次拓展搭配网络,揭示传统搭配方法难以展现的搭配关系。鉴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为数不多,文章以研究实例展示了#LancsBox的特色及核心功能,并在梳理软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LancsBox在话语分析、词汇语法研究和语言习得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关于视觉语法的几点思考
    张敬源;贾培培;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 (03): 38-42+16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33
    摘要2154)      收藏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的关系为切入点,对Kress和van Leeuwen构建的视觉语法进行探讨。研究发现,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1)"叙述再现"的分类不具有互补性;2)"接触"的结构生搬硬套,实际应用性不强;3)"情态"的设计不具有系统性;4)判断图像元素重要性时忽略了元素本身的社会属性。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远居内陆……却听到强大的水声”——华兹华斯《序曲》第1卷的意义与影响
    朱玉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 (03): 42-4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7.03.008
    摘要1973)      PDF(pc) (1911KB)(334)    收藏
    华兹华斯的《序曲,或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第一卷在整部长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包含了全诗大部分的经典片段,是把握全诗思想的基础。笔者从第一卷的创作背景出发,探讨了这些片段共有的结构和主题,特别是贯穿其中的倾听活动,论述了倾听活动在诗人心灵成长过程中的意义。文末谈到当代诗人希尼和博纳富瓦对《序曲》第1卷的解读,简要讨论了倾听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政治话语与政治隐喻
    文旭
    当代外语研究    2014, 14 (09): 11-1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9.002
    摘要1638)      PDF(pc) (1163KB)(395)    收藏
    政治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与语言密切相关。政治话语中充满着大量的政治隐喻,而政治隐喻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政治话语、政治隐喻以及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的研究,洞察人们在谈论政治时是如何思考和言说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
    方梦之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 (03): 47-51.  
    摘要1492)      PDF(pc) (792KB)(230)    收藏
    近些年来随着宏观翻译理论和微观技巧的深入研究,桥接宏观理论和微观技巧的翻译策略推陈出新、有所发展。通过研究翻译策略的构成,分析并归纳现有的翻译策略,根据历史积淀、理论源渊和实践指向,可将翻译策略分为三类:传统型翻译策略、理论型翻译策略和实践型翻译策略。传统型翻译策略历史形成,由来已久;理论型翻译策略依附于特定的翻译原理,是系统理论的组成部分;实践型翻译策略来自实践,并得到翻译实践的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英语专业就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吗?——兼谈英语专业的“大文学”视野
    龚晓斌
    当代外语研究    2019, 19 (03): 61-6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9.03.006
    摘要1416)      PDF(pc) (1344KB)(139)    收藏
    现行英语专业狭义上的语言文学学科属性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专业评估等都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误判和误解。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逻辑关系的厘清,提出在外国语言文学类别下明确设置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语言专业,后者将实现两个“突破”:一、在专业知识课程方面突破传统语言文学范畴;二、突破传统人文社科相关知识范畴,突出所在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打破专业和课程壁垒,充分利用所在学校优势或特色学科,面向社会、市场、行业需求,培养多科性应用型英语人才。将英语专业办学放在广阔的“大文学”视野,实现人文、工具、科技互补互通,这样英语专业才能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刺激贫乏论诠释
    王强;
    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2 (04): 20-26+7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366
    摘要1306)      收藏
    在自然界,刺激贫乏是普遍存在的,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语言刺激是贫乏的,甚至是缺乏的。大量句法、音系和形态证据,尤其是由基因导向的语法规则的结构依赖性表明,刺激贫乏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语言不是学会的。各种反对刺激贫乏论的观点,误解了刺激贫乏论及其内在逻辑,低估了语言的复杂性,也缺乏有效的、严肃的理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掩蔽启动效应的机制及原理
    乔晓妹, 张鑫雯
    当代外语研究    2017, 17 (01): 1-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17.01.001
    摘要1284)      PDF(pc) (731KB)(390)    收藏
    掩蔽启动效应作为书面字词识别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使用了很多年。然而,学界对其运行机制及原理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拟从掩蔽启动范式的结构、种类、发生机制以及主要模型对该效应的解释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揭示该效应的运行本质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使用该范式进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张瑞华, 李顺然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6): 101-11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6.011
    摘要1232)   HTML38)    PDF(pc) (2624KB)(456)    收藏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对CSSCI及外语类重要期刊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评述,向读者呈现了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该领域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实证类研究占绝大多数;实证类研究中,对新闻话语、媒体话语及政治话语的关注度较高,近年来对其他话语,如网络话语、时尚话语、演讲话语、通用话语等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升温;形象建构研究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其中尤以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为主,但也不乏对城市形象、企业形象、老年人形象、性别身份、特定群体身份和个体身份等方面的话语建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解构与重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莳萝泡菜》解读
    姚晓东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13 (06): 60-63.  
    摘要1143)      PDF(pc) (856KB)(150)    收藏
    本研究借助会话分析视角,结合话语理论,重新阐释经典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界定并揭示会话中的沉默与人物内心独白的隐性话轮作用。会话结构既体现会话过程的动态性,也彰显表征、反应功能,承担人物身份建构、权势博弈的实践功能。在此观照下,研究解构先前的文本解读,重新界定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揭示二人的悲剧之源,挖掘作者的深层关注,重构小说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基于“政治等效”的外交话语隐喻英译策略——以2019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为例
    任东升, 季秀妹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3): 84-9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3.009
    摘要1104)   HTML37)    PDF(pc) (1764KB)(337)    收藏

    隐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外交话语的内涵表达和功能实现至关重要。关于隐喻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外交话语的传达效果和中国外交话语权。本文基于杨明星针对政治外交话语翻译提出的“政治等效”翻译原则,以2019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探究外交话语中隐喻的英译策略。2019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中的隐喻可以分为中西共享隐喻和中西非共享隐喻两大类。前者包括源域相同式隐喻和源域相异式隐喻两类,译者可以综合考虑隐喻的数量、政治内涵和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分别采取保留隐喻和转换隐喻的翻译策略;后者包括新词式隐喻和旧词新义式隐喻两类,译者宜保留隐喻,并根据受众对隐喻文化和政治内涵的了解程度,在需要时添加解释性文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语言研究的范例与范式
    杜世洪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3): 26-3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3.003
    摘要1083)   HTML25)    PDF(pc) (1932KB)(220)    收藏

    从方法论上看,我国语言研究存在着四个问题值得深思:第一,处理语言与文字关系的问题;第二,认识范例与范式区别与联系的问题;第三,界定某项研究有无理论价值的衡量标准问题;第四,语言学作为领先的生活科学的可能性问题。目前对于前两个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晰,并引发了把语言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字研究,把范例当成范式,把研究模式当成研究范式等诸多现象。至于第三个问题,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用来衡量语言研究项目的理论价值以及贡献。如果说某项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势必要清楚地指出该项目的理论价值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第四个问题聚焦于未来,旨在思考我国语言学如何走自己的路,从而把语言学建设成领先的生活科学。针对上述四个问题,本文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作为思想指南,旨在说明语言与文字在生活形式中的区别与联系,阐明范式的四大要素,厘清范式转变的动因,尝试性地建立语言研究项目的理论价值量表,提出我国语言学研究要走自己的道路,就需要建立新的范式和新的语言观。最后指出,语言学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成为领先的生活科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从衔接与连贯谈 《共产党宣言》 最后一句的翻译
    吴建广, 聂馨蕾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2): 64-7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2.006
    摘要1073)   HTML12)    PDF(pc) (1853KB)(93)    收藏

    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最后一句“Proletarier aller L?nder, vereinigt euch!”的理解与翻译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一点睛之笔对我们准确理解《共产党宣言》具有重要意义。要理解这句话,就要从修辞学、诗韵学、篇章语言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方面入手。本文着重探讨“统一”这个概念在文本中的互文性、语文衔接和思想连贯以及最后一句中“所有”与“一”的反差修辞形式(Kontrast)。我们认为,译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有商榷余地。建议翻译为:“所有国家无产者,统一起来”或“所有国家普罗大众,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汉语欧化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规范
    傅敬民, 阮雨俊
    当代外语研究    2020, 20 (6): 121-12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0.06.013
    摘要1010)   HTML64)    PDF(pc) (1725KB)(773)    收藏

    随着语言、文化交流的愈加频繁,汉语欧化已成为一种语言生活和事实,并且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但与此同时,恶性欧化的危害却也日趋显著,不仅会导致语言表达晦涩难懂,还会破坏汉语的规范性。本文旨在理清欧化汉语的基本概念,分析其产生原因,揭示欧化汉语在词汇、句法等层面的语言学特征,并提出可行的汉语欧化的语言规范措施,以期提高民族的语言本土意识,维护汉语的纯洁性,使汉语更为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理据”作为语言学术语的几种涵义
    李二占;王艾录;
    当代外语研究    2011, 11 (04): 19-24+6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a0175
    摘要1009)      收藏
    理据是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重要术语,但由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特征和词义组合上的浓缩化倾向,它常表现出不同的涵义及用法,细分为:(1)最一般意义上的理由或根据;(2)广义上的语言自组织过程中促动和激发语言生成、发展与变化的动因;(3)语言系统某一层面的理据,如音位理据、词语理据、句法理据等;(4)词语的理据性和理据义;(5)从认知角度解释语言现象的一种崭新理论——理据论。对理据一词的多种涵义进行分类和解释,有助于人们厘清它在实际使用中引发的一些含混现象,从而促进语言理据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论阐释
    李瑞林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1): 47-5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3
    摘要977)   HTML41)    PDF(pc) (1911KB)(438)    收藏

    建制性的翻译研究历经50年的发展,主要采取还原主义的研究进路,从不同向度揭示了翻译的分殊之理,呈现典型的界面研究特征,产生了各自一体的知识结构和话语形式。反观翻译研究的历史境脉和当下状态,多元跨学科视角持续介入,但始终缺乏实质性的对话与联通基础,客观上已造成诸多知识孤岛,因而尚不能对复杂多变的翻译现象做出系统解释,也无法对现实世界的翻译活动产生整体影响。鉴于此,探寻具有普遍意义的整合概念,联结迥然各异的研究视角,建立内外连贯一致的概念框架,理应是翻译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个元理论问题。本文将翻译研究纳入知识论阐释空间,分析融合不同翻译观念的学术前提和逻辑理路,对照翻译的本体事实、逻辑事实和话语事实,解蔽翻译蕴含的跨语言知识转移本性,揭示知识翻译学之于汇通翻译观念、解释翻译现象、改善翻译生活的潜在价值,以此推动本研究方向的深度探索,提升翻译研究的学术品质,促进翻译知识的自治性建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1949~1966年红色经典的翻译与海外传播
    倪秀华, 李启辉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4): 50-6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4.007
    摘要961)   HTML20)    PDF(pc) (2011KB)(242)    收藏

    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以激昂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基调,书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展现中国人民实践革命理想的心路历程,不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成为广为传颂的畅销书,而且还被广泛译介到海外。本文从翻译发起方入手,梳理红色经典作品的翻译、发行和传播路径,以及多样化的翻译效果,以期展示红色经典强大的域外生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