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John Sinclair的短语理论与意义研究
    濮建忠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6): 60-76.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6.007
    摘要706)   HTML8)    PDF (1892KB)(531)   

    文章论述了John Sinclair的短语理论及其核心概念,探讨了Sinclair对意义研究的主要贡献以及在意义研究上存在的主要不足。Sinclair的意义研究成果可以归结为短语理论,该理论以短语项和词项为核心,扩展意义单位模型涉及的意核、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等核心概念既适合描写词项,也适合描写短语项。Sinclair对意义研究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从关注语境到关注共文的转变;二是发展和完善了KWIC索引分析,形成了扩展意义单位分析模型;三是勾勒出了短语理论的框架,为意义研究做好了理论准备。Sinclair在意义研究上的主要局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语义韵所指的模糊性,扩展意义单位模型还没有得到最好的利用;二是还没有将释义提升到应有的位置,意义研究没有真正体现出使用者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知识翻译学的知识论阐释
    李瑞林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1): 47-5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3
    摘要758)   HTML36)    PDF (1911KB)(337)   

    建制性的翻译研究历经50年的发展,主要采取还原主义的研究进路,从不同向度揭示了翻译的分殊之理,呈现典型的界面研究特征,产生了各自一体的知识结构和话语形式。反观翻译研究的历史境脉和当下状态,多元跨学科视角持续介入,但始终缺乏实质性的对话与联通基础,客观上已造成诸多知识孤岛,因而尚不能对复杂多变的翻译现象做出系统解释,也无法对现实世界的翻译活动产生整体影响。鉴于此,探寻具有普遍意义的整合概念,联结迥然各异的研究视角,建立内外连贯一致的概念框架,理应是翻译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个元理论问题。本文将翻译研究纳入知识论阐释空间,分析融合不同翻译观念的学术前提和逻辑理路,对照翻译的本体事实、逻辑事实和话语事实,解蔽翻译蕴含的跨语言知识转移本性,揭示知识翻译学之于汇通翻译观念、解释翻译现象、改善翻译生活的潜在价值,以此推动本研究方向的深度探索,提升翻译研究的学术品质,促进翻译知识的自治性建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知识翻译学的翻译研究与知识转化
    张生祥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58-6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6
    摘要337)   HTML13)    PDF (1508KB)(326)   

    知识是文化的具象化存在,是介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思想物质。本质上讲,翻译是跨语际/文化知识管理、转移和转化的过程。学界致力于多路径的探索,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等基点出发,试图揭示翻译的本源,对翻译现象和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指向性表征,但似乎未对其实质给予认识本源上的廓清和解释。从认识论或认知起点出发,厘清翻译概念,接近翻译活动本质,是构建知识翻译学的一个可行路径。依照知识增殖链条上的信息、知识、智慧三个关键点,我们可以将翻译领域的知识转化简约为仿造、改造和创造三种模式,将韦努蒂提出的异化/归化策略加以改进和细化,不仅能将翻译研究聚合化,而且有助于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
    穆雷, 刘馨媛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6): 22-29.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6.004
    摘要253)   HTML4)    PDF (1227KB)(309)   

    翻译博士专业学位的开设从构想成为现实,需要翻译学界认真思考重要的基本问题。前十年对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开展论证和调研的历程体现了翻译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需求,有必要从学生遴选、课程设置、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人才管理与就业等方面比较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和翻译学博士学位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探讨其对翻译专业师资建设的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
    孟祥春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55-64.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07
    摘要1701)   HTML46)    PDF (1268KB)(307)   

    “知识翻译学”以“地方性”知识与“世界性”知识之间的跨文化互动为根本理据,融通知识与文化,进而融合“知识”与“翻译学”,围绕“知识翻译”与“翻译知识”构建了一种基于知识并回归知识的译学理论。如果“知识翻译学”沿着“知识翻译之学”的路径构建,则“knowledge translation studies”为恰当的译名;如果沿着“知识之翻译学”路径构建,则“Transknowletology”可作为其可能译名。通过译名反向构建,可创造“知识互动化生”“知识剪刀差”“知识冲击”“知识-文化纠葛”“知识波纹效应”“知识翻译悖论”等一系列新概念与新话语,为“知识翻译学”提供更多的批评工具。“知识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合理界定“知识”,确立翻译标准,整合新的概念与话语,对自身进行“他者”观照,并以“格融”的言说方式介入国际学术,从而丰富、重塑国际译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外语教材评估研究30年(19902020):现状与展望
    贾蕃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1): 83-9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6
    摘要418)   HTML68)    PDF (1474KB)(306)   

    本文旨在梳理中国近三十年(1990-2020)外语教材评估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趋势。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考察了国内核心期刊论文、高质量学术专著和博士学位论文的教材评估研究。结果发现,国内外语教材评估经历三个阶段:(1)评介国外教材评估理论;(2)应用国外框架评估教材;(3)创新本土教材评估理论。发展阶段呈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国外到本土、从主观到客观的趋势,这反映出我国外语教材评估研究日趋成熟。本研究还提出新时代外语教材评估研究的研究方向:加强外语教材课程思政元素的评估;关注大、中、小学外语教材一体化评估;重视立体化教学资源评估。本研究对新时代外语教材评估、编写、使用与改编具有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翻译与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知识翻译学刍议
    覃江华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1): 60-7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04
    摘要387)   HTML36)    PDF (1748KB)(296)   

    翻译是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从知识生产出发,可以重新认识翻译的本质和价值,将翻译定义为知识迁移、话语重构和价值创造;可以重新看待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解构作者/原作的权威,肯定译者/译作的主体性、能动性;可以重新审视知识的地方性与世界性,将翻译视为地方知识走向世界,凸显其普遍性一面的重要途径。从知识管理出发,可以掌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规律,开发出一整套个人/组织知识管理的工具,提高语言服务和翻译教育水平,指导实施国家翻译实践,应对数字化社会的知识管理问题。从知识转化出发,可以加快变革步伐,缩短从理论到应用、从知识到行动的“知行差”;可以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和共同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对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知识翻译学宣言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5): 2-4.  
    摘要404)   HTML27)    PDF (248KB)(29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其影响
    张红, 杜欣然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6): 105-118.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6.011
    摘要584)   HTML37)    PDF (1883KB)(282)   

    外语学习动机一直是外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一,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个体差异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Q方法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PQ Method及Nvivo12.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存在四种类型:未来憧憬型、避免失败型、自我发展型和文化兴趣型。(2)影响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学习者因素、学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提升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可望再度领先
    王寅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83-9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9
    摘要263)   HTML10)    PDF (1600KB)(276)   

    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曾红极一时,对很多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过数十载,盛世风光亦已成为明日黄花。从语言学所赖以建立的哲学基础来看,西方哲学经历了三个转向之后,早已进入第四转向的后现代时期,受其影响,文学和译学很快进入了这一学术前沿,而语言学领域仍深受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唯心论和客观主义哲学的把控,理论视野大大落后于文学和译学。幸得近年来的认知语言学和体认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上述局面大为好转,随着这两个学科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语言学有望再次成为一门领先的学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冠疫情下基于生态评价视角的中外电商消费者话语分析
    邵珊珊, 彭俊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6): 132-14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6.013
    摘要267)   HTML4)    PDF (2620KB)(250)   

    本文以评价理论和生态语言视角为框架和基础,结合情感分析,构建疫情下中外电商消费者评价话语的分析框架。就新冠疫情初期中外电商消费者评价话语的语言、情感和话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生态观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利用Python大数据方法收集中外知名电商有关评价话语的数据,并使用LDA 主题分析方法建立情感倾向模型。经研究发现:(1)三家电商企业消费者的评价态度在资源分配上有所不同,其中“鉴赏”类话语的数量要高于“情感”和“判断”类评价,且中国消费者在负面评价中更多使用了高情感强度的鉴赏类词汇。(2)中外电商消费者在疫情初期展现出不同的生态观。中国用户受疫情大环境的影响较大,因而更关注健康生态及心理体验,体现出疫情防控期间的人文关怀;而亚马逊的用户则依然强调产品性能,强调其功能性对用户的影响。(3)在与健康有关的观点中,鉴赏类正面评价越多,则情感强度越高,店铺普遍得分偏高,因此建构出的电商企业形象就显得更好、更值得信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翻译学
    蓝红军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2): 34-45.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2.004
    摘要326)   HTML12)    PDF (1600KB)(250)   

    作为理论,知识翻译学从人类知识行为的角度来认识翻译,是对翻译本质论的一次革新,它将引发学界对翻译与人类自身思想性存在之关系的思考。知识的地方性、历史性和流动性决定了知识必然与翻译共在,知识的翻译和翻译的知识是知识翻译研究的两大对象。知识真理性标准、知识传播情境性和知识类别形式的多样性构成了知识翻译研究的具体问题。作为方法,知识翻译学在认识翻译现象、解决翻译实践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研究人类知识发展历史中的翻译,研究翻译在人类知识和观念形成的历史中所产生的作用,揭示翻译被遮蔽的知识生长价值,这是知识翻译学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知识翻译学的翻译定义与分类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1): 1-4.  
    摘要414)      PDF (376KB)(23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翻译是文化还是知识?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6): 2-2.  
    摘要256)   HTML16)    PDF (350KB)(23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知识的地方性与翻译的世界性
    杨枫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1-2.  
    摘要260)   HTML34)    PDF (392KB)(21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翻译家群体研究的总体路径——兼评许多的《江苏文学经典英译主体研究》
    冯全功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1): 153-160.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1.013
    摘要260)   HTML22)    PDF (1396KB)(217)   

    翻译家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且成果众多,但翻译家群体研究相对较弱,鲜见有分量的标志性学术成果。许多的新著《江苏文学经典英译主体研究》属于翻译家群体研究范畴,集中论述了霍克斯、闵福德、罗慕士、沙博理和杨宪益五位翻译家的翻译观、文化立场、翻译动机、翻译选择、译介特征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部专著,探讨了翻译家群体研究的路径,包括研究对象的厘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思路的推进以及研究结论的归纳,强调对翻译家群体共性的探索以及此类研究对当下翻译实践的启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语言迁移研究30年变迁
    盖飞虹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3): 113-121.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3.013
    摘要404)   HTML13)    PDF (1102KB)(212)   

    三十多年来,语言迁移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近几年在实证和理论研究中又出现许多热点问题。语言迁移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最新研究范式旨在揭示语言在大脑中的交互方式,以及以复杂动态系统的方法探索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和制约条件。作为语言迁移研究的前沿,生成句法理论着重考察一语迁移现象,揭示句法迁移的规律和特点;而概念化迁移假设与语言相对论、新沃尔夫主义密切关联,探讨一语概念结构如何迁移到二语表达。今后的语言迁移研究应动态系统地考察语言和非语言等多种因素,基于包含概念系统的复合语言能力观,将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双向比较相结合,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来描述和解释迁移现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受众反应的电游视听翻译探讨
    汪宝荣, 刘涛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4): 46-57.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05
    摘要219)   HTML37)    PDF (2578KB)(212)   

    电子游戏拥有庞大的国外受众,如何在翻译时恰当呈现游戏中的视听文本,尽可能再现其风貌,是游戏本地化和视听翻译研究的重点,但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以《黑神话:悟空》宣传片为例,基于海外受众评论和译者反思对该片译文进行评析,进而探讨电游视听翻译原则和策略,提出电游视听翻译不应只满足于语言转换,还应在准确传达原文语义的基础上注重多模态视听呈现效果,并符合字幕翻译的时空规范,以提升目标受众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同时适当处理游戏中的粗俗语,再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处理文化专有词时以异化策略为主,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中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策略——以小说《魔戒》为例
    文意昕
    当代外语研究    2021, 21 (6): 144-153.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1.06.014
    摘要419)   HTML9)    PDF (1370KB)(207)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翻译策略由传统的归化策略转向异化策略,文学新词翻译中的异化翻译效果也成为广泛探讨的问题。小说《魔戒》的作者和译者都对异化翻译表示肯定,其中译本对承载大量文化因素的新词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为新词异化翻译的研究提供了绝佳样本。通过对比分析《魔戒》中新词异化及归化翻译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异化策略的功能与特性,发现新词的异化翻译具有避免文化杂糅、强调小说原创成分的特点,部分翻译也存在难以同时转换新词的字面义与内涵义的问题。异化代表的是译文对原文文化选择的一种态度,其中折射出译者、目标语读者和目标语文化对外国文化兼收并蓄的主张。《魔戒》的译者大量采用异化的策略翻译新词,表现出译者对原作者的理解和尊重,也体现出中文读者对外来西方文化有着较高的接纳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20年综述 (2002~2021)
    周卫京, 王苏婉
    当代外语研究    2022, 22 (4): 123-132.   DOI: 10.3969/j.issn.1674-8921.2022.04.012
    摘要243)   HTML11)    PDF (1871KB)(206)   

    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2002~2021年间收录的108篇核心期刊论文,探析了我国基于英语口语语料库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20年进展和不足。结果表明:(1)总体态势上,该类研究始于2003年,随后快速增长,并在2007~2011年间达到高峰,随后下滑递减。(2)研究对象上,大学生群体呈压倒性多数,中学生虽有零星涉足,但小学生、专科生群体整体缺失。(3)研究方法上,实证定量研究占主导地位,缺乏英语通用语语料库和认知加工技术的融入。(4)研究内容上,非实证研究涉及语料库的引介、建设、应用、综述与反思,实证研究则高度集中于口语转写文本中的词汇、语块、语法,但对口语典型表征的语音语调研究和口语加工机制研究严重匮乏。以上发现对口语语料库设计和相关教学研究具有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